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潘海苗总理来了总理来了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池州日报 2010-04-15 01:00 大字

□ 本报记者 潘海苗

“总理来了!总理来了……”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4月10日,温家宝总理来池州考察“三农”工作。短短一天,池州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企业车间,山间林地,处处都留下了总理亲切的身影。与农民促膝谈心,叮嘱各级干部要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希望企业要为农民增收多作贡献,一路走来,总理温暖的话语让池州人民倍感亲切,谆谆嘱咐,铭记心间。

4月12日,沿着总理走过的足迹,记者走近与总理亲密接触的村民,谈感想,话未来,村民心中有着道不完的知心话,对总理的爱戴之情溢于言表。

平易近人的好总理

贵池区梅龙街道办事处中梅村钱叶付是池州第一个与总理近距离接触的农民。

“10号上午,总理走到我家田边,蹲下来看秧苗长势,我心里怦怦直跳。”说起当日情景,钱叶付非常激动。

“总理一点架子都没有,感觉真亲切。”钱叶付说。在随后的交谈中,温家宝仔细询问他多大了,家里几口人,良种补贴有没有到位等情况。“真没想到,总理问的这么细,还说今年秋收,如果粮食市场价高的话,就卖给商贩,低了,就卖给国家。”说起这段话,钱叶付擦了擦眼睛,“总理真好,处处为我们农民着想。”

让钱叶付没想到的是,温家宝将他正在种田的24岁儿子钱春招到身边,并不顾钱春手上沾满的泥巴,紧紧握住他的手,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立志在农村发展,我支持你。”

“总理的话儿我们牢记在心间。”钱叶付告诉记者,儿子就要他扎根农村,做一个新型农民。总理嘱咐要买台电脑,下半年秋收后,一定买一台,多学科技知识,多打粮食,为国家多作贡献。“新华社记者打电话给我,说将总理与我的合影照片寄给我,我一定裱起来,好好珍藏。”说到这,56岁的钱叶付高兴的像个孩子。

“因为激动,我说错了话。”10日下午,温家宝来到贵池区涓桥镇紫岩村农民王成才的新房前,

(下转A3版)

(上接A1版)“总理问我老房子是什么时间建的,我说是09年,其实这是建新房的时间,老房子是90年建的。”虽然事隔2天,但回忆起当时情景,王成才依然有点兴奋,“总理不但没有生气,还微笑着拍了拍我肩膀,轻声给我纠正了。总理真好!”王成才还表示,总理问我什么时间拆老房子、并关心我要注意安全,我一定按照总理的嘱咐,将新房子做得漂漂亮亮的,将老房子安全拆除。

同样感动的村民还有很多。在池州考察期间,温家宝分别在陆艮珍、王成和和李金香家召开了小型座谈会,深入他们家的厨房、客厅、卧室仔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总理非常亲切,来到我家厨房,掀开锅盖,摸摸灶台,感觉就是一个尊敬的长者。”“总理说我的老房子冬暖夏凉,我心里暖烘烘的。”“温总理问我为什么没有做房子,给我增添了生活的动力。”……4月12日,当记者来到陆艮珍等3位村民家中时,他们激动的心情依然难以平复。

有一个场景让陆艮珍难以忘怀。10日上午,温家宝来到他家的小院内,与群众一起座谈。“我搬来了家里最新最大的靠背椅,总理不坐,我以为这椅子总理坐的不舒服,就又搬来了一把崭新的小椅子,结果总理坐在了一把挺旧的小靠背椅上。”说起这一细节,陆艮珍非常感动,“其实,总理与我们老百姓的心是贴在一块的。” 

人民总理人民爱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

在池州期间,温家宝先后来到贵池区梅龙、秋江、涓桥等乡镇视察“三农”工作,听说总理要来,村民们自发的聚集在一起,争相与总理问好。

“总理好!温总理好!”每到一地,村民们都鼓掌欢迎,激动地与总理打招呼。“乡亲们好!”温家宝深情的与群众挥手致意,抱拳作答。慈祥的笑颜、温暖的握手,让一些村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谈政策,说发展,总理与池州群众亲密无间。

“总理的表态我没有想到。”谈起总理对他说的一番话,村民汪新民感慨的说。10日下午,温家宝来到贵池区秋江办事处驻驾村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在汪新民家的油菜地旁,温家宝蹲下来,仔细询问油菜种植和市场价格,“我实话告诉了总理,说今年油菜可能减产20%,并建议国家对油菜实行保护价收购。”汪新民告诉记者,总理随即站在田埂上与随行的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负责人商议起来。并说,国家将加紧研究有关政策措施,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我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话,总理都如此重视,可见总理心里始终牵挂着我们这些普通农民生活,关心我们的疾苦。”汪新民说,“我们老百姓也不能等着国家给政策,在目前减产的局面下,我要尽量多方面增加收入,不给国家增加负担。”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总理一直牵挂在心。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温家宝多次向村民询问有没有买养老保险,当被告知安徽在试点,村民很快可以享受到时,温家宝很满意。

“我一个农村70多岁的老头,在有生之年还能与总理握手,真是幸福!”71岁的老汉汪有祥激动地说,“总理说了,保险一旦办了,加上子女孝顺,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感谢总理的关怀,我对晚年的幸福生活更加期待了。”

在视察涓桥镇紫岩村时,村民汪令富告诉总理,希望林权长期不变。温家宝告诉村民,“你们放心,山林70年不变,也就是长期不变。”

“总理的话,让我们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汪令富表态说,“我家4.8亩的山场,目前栽了杉木,下一步,我打算还种上毛竹,争取让山场产生更多的效益,不辜负总理的希望。”

亲切的关怀,深情的问候,4月10日这天,池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殷切嘱咐记心间

在池州考察期间,温家宝走访了3个村庄,一个粮食加工企业,一个农资供应站,提出了一个个殷切希望。总理离开池州后,曾经的嘱咐依然在耳边回响,并已经成为推动工作的巨大动力。

10日下午,温家宝来到贵池区涓桥镇农资供应站,“今年种子价格怎么样?”“尿素价格涨了还是跌了?”“站内农资质量如何?”温家宝一个一个仔细询问。

“总理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诚信经营,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放心种子。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总理的嘱咐。”涓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四军告诉记者,一方面,针对目前用肥、用药、用种的高峰期,农资站将努力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保证春耕备耕物资充足供应。另一方面,严格保证种子、化肥、农药的质量,决不向农民出售假劣农资。

粮食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在安徽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池州梅里生态米业有限公司考察时,温家宝再三叮嘱企业负责人,要继续做大做强企业,为增加农民收入多作贡献。 

“总理前来视察是对我们莫大的肯定,总理的嘱托给我们巨大的鼓舞与鞭策。”池州梅里生态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方长金表示,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将大力推行订单生产,为农户统一供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按照保护价收购农户的粮食,在目前发展优质稻订单5万亩基础上,远期争取发展到10-20万亩。下一步,公司将加强与芜湖高效农业研究会的联系与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充分发挥有机富硒稻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惠农服务站的辐射作用,以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

贵池区梅龙街道办事处中梅村是温家宝视察的第一站。在与村民座谈期间,温家宝强调,要多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我们将牢记总理的指示,多方设法安排困难群众生活。”中梅村支书吴正青告诉记者,村里将继续摸排特困群体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对现有50户特困户,村里将通过指导他们科学种田、组织外出务工等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尽快脱贫;针对因病、因灾而新发生的贫困户,村里将按照标准让他们享受低保。

总理在贵池区秋江办事处驻驾村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讲的话,驻驾村村支书殷新中至今仍记忆犹新,“总理说不能让老百姓吃亏,我们听了深受感动。”殷新中说,村里目前正着手研究在油菜减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何让农民全年收入不会大幅下降。“我们计划油菜损失棉花来补。”殷新中表示,村里将组织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棉,并请农技部门到田间地头指导棉农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村里全力做好服务,保证棉田旱能灌、涝能排。让全村棉花获得大丰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途径。在涓桥镇紫岩村考察时,针对农民的疑问,温家宝强调,林权会长期不变。“总理的讲话对我们全村544户农民来说,是一个福音。”村支书陈运福激动地表示,下一步村里将组织村民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引导农民种植周期短、长势快的经济林,如杉木、泡桐、竹子等,搞好病虫害防治,让6700亩山林成为村民的“聚宝盆”。

拳拳爱民心,殷殷农桑情,这个春天,池州将满载着总理的嘱托,朝着和谐社会大步迈进!

新闻推荐

记者札记在贵池区采访有一个招商案例让人真实感受到当

记者札记在贵池区采访,有一个招商案例让人真实感受到当前贵池区抢抓示范区建设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劲势头。今年4月18日,贵池区在浙江省温岭市成功举办了贵池区首场承接产业转...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