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她把苦难炼成“金”
□ 记者 汪玉芳
近日,安徽省“我心中的最美女性”评选揭晓,池州有6人获得表彰。与其他几位获奖者相比,获得“最美巾帼脱贫攻坚人”的杨小等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她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60多岁的她看起来比自己的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走路需要用拐杖,手指不停轻微颤抖。但这弱不禁风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最美的心。面对生活接二连三的重击,她凭借着坚韧和勤劳,把苦难踩在脚下,成为脱贫路上的“巾帼英雄”。
杨小等的家在东至县张溪镇火花村,建于九十年代的二层小楼房,即使是现在,在村里仍算是不错的房子,它向外人展示着这个家庭曾经的骄傲。杨小等夫妇曾经是村里家喻户晓的能人,夫妻两人开了个豆腐坊,晚上在家做豆腐,白天开着三轮车在附近村庄兜售,生意不错。勤劳的夫妻俩还在水塘放养了上百只鸭子。那时候虽然没日没夜地忙活,日子过得很辛苦,但生活是充足幸福的。
眼看着楼房建起来了,儿子也娶了媳妇,本以为日子终于有了盼头。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几年前杨小等和丈夫开着电动三轮车外出,三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侧翻,两人都受了重伤。丈夫刘心明被定为肢体四级残疾,而杨小等的伤势更重,是肢体、言语二级残疾,腿脚走路不便,头部受伤还导致她说话不清、手脚颤抖。这场灾难不仅让这个农村家庭负债累累,也断了家里的经济支撑——由于身体原因,豆腐坊不得不关门。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后儿媳妇又查出乳腺癌,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也不得不回到家中,这个家庭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
但上帝为她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她开了一扇窗。国家实施精准脱贫政策时,杨小等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级扶贫干部通过不断走访,为她出谋划策想办法,村里帮夫妻两人申请了低保补助和残疾人生活补助、重残护理补助金,又帮助她家建养鸡场,这些帮扶行动犹如一只温暖的手,把这个苦难的家庭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11月2日,记者跟随火花村扶贫专干来到杨小等的家。家里陈设简陋,客厅是灰色的水泥地板,摆着一台老旧的台式电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进门的左手边墙上,整整齐齐地贴着数十张奖状,正在上小学的孙女彤彤成绩优异,乖巧又懂事,这是让杨小等最高兴的事情,“孙女上学的学费免了,村里还帮我们申请了贫困生补助。”丈夫刘心明说,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将来就有希望。虽然生活得辛苦,但朴实坚强的一家人从没被生活压垮过,孙女更是给了他们新的动力和希望。
杨小等说:“做人要懂得感恩,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一家人有了生活保障,让我有信心活得更好。”一家人把困难化为力量,把帮扶化为行动,不等不靠、不服输不认穷,夫妻俩利用屋后的山林饲养土鸡和豚鸭,办起了养殖场。记者看到,杨小等拄着拐杖,熟练地在场地里上上下下忙碌着,给鸡鸭喂食、帮鸡棚消毒,虽然手脚不便,每件事情她都做得很慢,但却一点都不马虎。为了这个养鸡场,夫妻俩一刻也没有清闲过。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四五点起来,喂食、打扫鸡舍、收拾饲料。虽然以前有养鸭的经验,但是大规模养殖还是不易,他们请农技站的专家来指导,虚心向村里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养鸡的过程中虽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一家人度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去年全家养鸡增收2万余元,还获得产业补助资金1500元。该村总支书记胡明忠告诉记者,为了预防鸡瘟,农技站的专家定期会来杨小等家指导,前两天刚刚免费来给几千只鸡鸭打了疫苗。
“既然活着就要活出个人样来。腿跛了,我还有手在,照样能干事,只要靠自己的双手不懈努力,终会有好日子。”刘心明说,今年全家就可以实现脱贫的目标。杨小等全家用自己主动作为谋脱贫的强烈意志,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实现了脱贫的目标。他们家的变化也影响感染着大家,周边的村民纷纷表示要向杨小等他们学习,“生活虽然不易,但无论命运给了我们多少苦难,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日子会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举行王宏操龙灿张夏林聂爱国出席
本报讯(记者邓柱)11月5日上午,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秋浦影剧院举行。市委书记王宏,市委副书记、...
东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