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岭村脱贫记

池州日报 2019-03-07 07:18 大字

□ 记者 邓柱

近年来,东至县香隅镇白岭村通过完善村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枣树、黑山羊等特色种养殖业,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2018年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4.4万元,白岭村也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白岭村地处东至县香隅镇南部山区,与江西省彭泽县浩山乡隔山相望,山林面积大、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280人,被评定为贫困村。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3月2日,白岭村党支部书记高先发告诉记者,2017年起,白岭村流转了20多亩土地发展为木耳种植基地。由于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贫困户就业人数目前已增加到55人,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实现增收3万元。“下一步争取多发展几个像这样的基地,引进本村大户进行合作,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白岭村村民石水生妻子残疾,家庭经济困难,是村里的贫困户。村委会介绍他到木耳基地务工,空闲时还能到服装厂上班。两份收入让他轻松脱了贫。“基地上班80元一天,一年可以工作两个月左右,家庭年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石水生表示。

除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三年生长期,白岭村的枣园也开始产生经济效益。2016年,白岭村流转土地50亩,在湖南祁东县引进技术种植中秋酥脆枣,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推进产业发展。

“去年枣园产量大概有3000多斤,口感很好。今年是真正的挂果年,一棵枣树结果5-8斤左右,预计能收2万多斤枣子。”高先发说。枣园需要除草、修枝、维护等日常管理,这也带动了村里十几户贫困户就业增收。“一年收入大概四五千块钱,感谢好政策,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变得好起来。”在枣园务工的白岭村村民高桂生表示。

通过发展大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近年来,白岭村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为主攻方向,不断扩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瓜蒌、枣业、食用菌等特色农业,还引导村民发展黑山羊等特色种养殖业,助力脱贫攻坚。

“通过我们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驿站,使我们的养殖大户每年销售黑山羊1500多头,黑木耳等食用菌通过商业平台向全国推销2万多斤,他们反响满意,很高兴能够通过驿站进行销售。”白岭村扶贫驿站站长朱明东说。

2018年,白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4.4万元,已达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贫困村出列标准。新的一年,村两委积极谋划,与共建企业积极对接,流转土地320余亩,种植菊花、中药材、蔬菜,流转荒山60亩种植安吉白茶等效益良好的经济作物,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扶贫根本要靠自力更生,要靠强劲的内生动力,争取在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积极引进优质产业,精准推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高先发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东至县洋湖中心学校开展春季开学工作检查

本报讯(通讯员江资文)为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月25至26日,洋湖中心学校对全镇3所完小、中心园和4所民办幼儿园以及4个...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