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鲜只剩一鲜,从早期的70、80本刀鱼证,到如今仅48本,保护资源特许捕捞只减不增“江刀”虽美味还需合理捕捞保护生态
□记者何霞文/图
记者从市渔业局获悉,今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为长江池州段禁渔期,而长江刀鱼捕捞政策与去年一样,捕捞期为4月27日至5月26日。因为刀鱼价格一直坚挺,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正是“持证”捕捞渔民最有盼头的时候。
全市48户渔民“持证”捕捞
为保护长江刀鱼资源,多年前,相关部门对刀鱼实行专项捕捞特许政策。后来,为进一步降低捕捞强度,刀鱼特许捕捞证一次次被减少,从早期的70、80本刀鱼证递减后,今年维持在48本和前两年一样。
据市渔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池州市现有沿江渔民200多户,共持有48本刀鱼特许捕捞证,贵池区8本,东至县40本,“根据各地渔船和渔民数量,以及渔民申请,按照一定比例分发。”
4月27日,长江池州段刀鱼捕捞开始,贵池区和东至县“持证”的渔民早早准备好渔船、渔网,准备下网丰收。
今年长江梅龙段
刀鱼量有所上升
相比于去年一网、两网下江,两小时收网都不见刀鱼,今年长江梅龙段的渔情显然是有了好转。“因为轮流放网的关系,排队下来一天能放两网,每网下去,多少有点收获。”在渔民王顺芽记录的捕捞日志上记者看到,基本每天捕两网,能捕到4到5斤刀鱼,最大一条刀鱼重1两2。
在当地有30年捕鱼经历的胡宪凤一脸满足地向记者展示历经一天一夜捕捞到的数十条刀鱼,她在带有冰块的泡沫箱里拨弄着,拿出个头稍大的一条刀鱼说:“这条算大的,大概有1两5,现在很难捕到个头大的,开捕这么几天,就听到有一户捕到一条2两的,3两的刀鱼很久没见到了。”
东至县水产局东流渔政管理站站长赵来兵介绍说,刀鱼开捕一周来,总体而言在保柴油、网具等成本以外持证渔民的盈余不多,这主要还没到渔汛的季节。
刀鱼量今非昔比
河豚、刀鱼、鲥鱼被誉为长江三鲜,据介绍,从目前来看,鲥鱼已经绝迹,野生河豚已经基本没有,三鲜也就剩下了刀鱼这一鲜,然而刀鱼资源也严重萎缩。
王顺芽回忆,印象最深的还是1973年的时候一天下来足足能捕70斤刀鱼,到后来大约20多年前,刀鱼资源也还丰富,一天捕捞数十斤是常态。“现在一天捕捞几斤量,都算得上高产了。”
熟悉刀鱼生活习性的人都知道,刀鱼出水即死。为了不影响刀鱼品质,渔民不会自己零售捕捞的刀鱼,由鱼贩专职收购,然后冷藏保鲜卖到外地或饭店。记者随即走访市内多家菜市场,有些小型菜市场根本没有刀鱼踪影,大型农贸市场里也只有特种水产区域有刀鱼卖。而据专业人士分析,有些市场售卖的刀鱼并非正宗长江刀鱼,而是湖里打捞的“湖刀”。
记者问了多家特种水产商户,他们表示“湖刀”在清明节前后有卖,而“江刀”受长江禁渔影响,市面上一直没得卖,直到最近“持证”捕捞开始,本地“江刀”才少量出现。“5月1日前,1.5两重的长江刀鱼得好几百元一斤,而且重量越重,价格越高。”在翠柏农贸市场一位销售长江刀鱼商户告诉记者,她一天能卖个几斤“江刀”,都是饭店预订的,一般市民购买少。“刀鱼也就卖几个星期,到5月下旬基本都买不到了。”
刀鱼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几何级数的骤降,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统计,1973年长江流域沿岸长江刀鱼产量3750吨,到1983年约370吨,2002年后产量不足百吨,到了2011年产量仅区区12吨。
梅龙渔业社负责人认为,除了早期的无限制捕捞之外,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刀鱼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如今,只有获得刀鱼专项捕捞许可证的渔民才能在“刀鱼捕捞季”的规定时间段内捕捞刀鱼。用于捕捞的丝网也有网眼大小的专门规定,以防“未成年小刀”不幸入网。
与记者同行的几位渔民也都表示,尽管捕鱼是他们养家糊口的唯一方式,但自己会配合禁捕政策,认真记录做好反馈。
新闻推荐
每逢白露时节,池州市升金湖白联圩内的芡实果子就会争相露出水面,成群的水鸟在水面上自由飞翔,不时啄食芡实果子。白联圩紧邻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这里原本就是湖区,围湖造田才有了这个圩口。”白联...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