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劝耕贷”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池州日报 2018-04-25 07:24 大字

□ 记者 陆寒芳

东至县自2016年6月份正式启动“劝耕贷”试点以来,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形成了具有皖南特色、东至特点、可复制的农业信贷担保示范模式,这一模式已成为安徽省操作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作为农业大县,东至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10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因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通过银行贷款困难重重,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东至县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东至县将扶贫建档立卡的新思路引入金融支农的新平台,对1325户“有信用、有规模、有经营、有效益、有主业、有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一建档立卡,纳入信贷对象数据库“备选”,让他们获得了“融资身份证”。出台《“劝耕贷”业务奖补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文件,构建“劝耕贷”县级政策支持体系、制度保障体系、银行操作标准体系,凝聚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镇和部门的多方力量,让“劝耕贷”这一金融惠农政策真正服务农业发展。

低门槛、低成本、少环节、成批量、可持续的“劝耕贷”东至模式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摆脱了“一文钱难倒庄稼汉”的窘境。“大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抵押物,或抵押物满足不了所需的资金,进而影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而‘劝耕贷\’模式避免了这一难题,将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充分挖掘出来,让农户经营更有信心。”东至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陈礼明说。

黄泥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和平对此深有体会,“去年我从东至农商行通过‘劝耕贷\’贷到200万元资金,正是这笔资金,让我多赚了60万元。我的生态园从事水产品经营销售,如果资金充足了,就可以全年上市,根据淡旺季灵活销售。”

去年7月,姚和平养殖的草鱼每斤卖到5元,如果延迟一月再销售,每斤就能上涨1.5元,而一旦延迟销售,则会面临资金流动紧张。“去年总共40万斤草鱼,有了‘劝耕贷\’的200万元,顺利延迟销售,光这一项我就多挣了60万元。”姚和平说,“有了‘劝耕贷\’,我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胆子更大。”他告诉记者,自己将当前的200万元贷款还清后会再贷400万元,准备再多购进些鱼苗、饲料,提高湖面养殖密度,争取今年经济效益再上一个台阶。

“劝耕贷”不仅为东至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也推进了乡村信用建设。截至目前,东至县已累计发放563户,2.05亿元,无一笔不良贷款,无一户违约。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2018年重点工作,并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工作重点。

“我们银行会继续推进‘劝耕贷\’业务向纵深发展,扩大放贷范围,以覆盖更多农业新型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陈礼明说。

东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至县将持续推进“劝耕贷”试点创新,发挥政策组合效应和金融支持的叠加效应,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新闻推荐

至德小学:建立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创建于2007年8月的池州市东至县至德小学,是一所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年轻县直完全小学。如今,至德小学已完成“一年上轨道,三年树形象,五年创名校”和“完善德文化、力践行教育、构建新课堂、打造硬...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