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金湖“退耕还湿”“候鸟天堂”当之无愧
“候鸟天堂”升金湖 卓也/摄
冬去春来,在东至县升金湖畔,来此地越冬栖息的候鸟已早早开启了“返乡”的行程。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冬天鸟儿们过得“衣食无忧”,不用再去“偷吃”村民们种植的作物,这得益于当地从2016年底开始施行的“退耕还湿”政策,原先围湖造田所开垦出的田地被政府流转,注进湖水,还原成湿地,并撒入草籽或种植芡实,给鸟儿提供充足的食物。随着升金湖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每年来湖越冬的水禽多达10万多只,升金湖成为当之无愧的“候鸟天堂”。
围湖造田
鸟儿与人“争食”
东至县的白联圩位于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西南部,面积约有3000亩。这里原本是升金湖的一部分,白联村委会文书陈明仲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缓解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生存压力,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围湖造田,与水争地,这才有了这3000多亩围湖所造的农田。
人进湖退,在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东至县森泰林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向阳告诉记者,东至县升金湖处在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是鸟儿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12月至来年1月,大量越冬鸟类在此栖息落脚,需要充足的食物补充体力,此时草滩上的食物已经短缺,而升金湖冬小麦播种时间为11月,麦苗已经长出,正好可作为食物。雁类数量众多,多集群活动,给农户造成较大的损失。
“现在村民都知道要保护鸟类,打也不能打,只能靠人力去轰赶。”陈明仲说,但是鸟儿饿极了,根本不理睬村民的驱赶,村民一转身,刚飞起的鸟儿又落下继续吃。不仅冬小麦,包括油菜在内,只要是绿色的植物,都会被鸟儿“一扫而空”。冬小麦产量严重受损,甚至绝收,因此种植大户的收益极低。
同时,东至县还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防汛抗洪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6年,该县境内连遭暴雨袭击,靠近升金湖的多处圩口漫坝溃破,上万亩农田因水毁、砂压,颗粒无收。不仅如此,政府在汛期还要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去保圩,防汛压力非常大,村民苦不堪言。
“退耕还湿”
种草养鱼为鸟儿提供“口粮”
2016年10月,东至县出台了《升金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实行“退耕还湿”,从“人进湖退”变成了“湖进人退”。“目前圩区内的农田已经被种植大户所承包,我们从这些种植户手上将这些农田以每亩560元的价格流转过来,这个价格比种植大户从村民手上租地的价格还要高,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失。”胡向阳说。
2016年冬季,白联圩3000多亩农田由东至县森泰林业有限公司流转,正式实行“退耕还湿”。 2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白联圩的圩堤上,放眼望去,圩内还能看到原先成片的田地的模样,纵横交错的沟渠田埂,在冬季水退后又露了出来,远处则是白茫茫一片湖水,不过此时候鸟都已飞走了,无缘看到群鸟翱翔的场景。
胡向阳介绍,在“退耕还湿”后,圩内被注入一米多深水,公司在湿地内种植了候鸟非常喜爱的食物芡实。公司在3月份播种芡实,到五六月份夏季时节,湖面上铺满了芡实的绿叶,9月份以后芡实逐步结果成熟,这时大批水鸟在湖面上飞翔,可以啄食芡实,到了冬季,果实落下沉入泥中,变成种子,来年又继续发芽生长。“沉入泥中的芡实也是可以打捞出来的”,据介绍,芡实可以卖到数十元一斤,光这部分芡实就价值一百多万元,但是考虑到越冬的候鸟也需要食物,公司就放弃了打捞,留下这部分果实作为鸟儿的“口粮”。
除了种植芡实,森泰林业公司还在4000多亩的复兴圩内撒下草籽种植水草,并放养鱼苗,到了冬季,在湿地内留下1米多深的水,候鸟可以捕食鱼类。
环境改善
湿地成为“候鸟天堂”
“以往农田紧挨湖边,田里的化肥农药会直接流入湖内,现在有了湿地作为缓冲,这些污染物在经过湿地的沉淀净化后,对湖水的影响就要减弱很多,这也是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原因所在。”胡向阳说,
目前,升金湖畔“退耕还湿”的农田达到一万多亩。 2017年夏季是生态恢复的第一年,据观测,实施范围内芡实等水生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并且已经出现群鸥营巢、百鸟翔集的景象。鸟类重要的食物马来眼子菜和苦草逐步呈现,有大量鹭类和雉类栖息。随着升金湖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每年来湖越冬的水禽多达10万多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来湖越冬的鸿雁占世界种群数量的40%以上,东方白鹳占世界总数的15%以上,升金湖成为当之无愧的“候鸟天堂”。 记者苏艺
新闻推荐
□记者何霞2月28日,记者从市渔业局获悉,3月1日零时起,长江池州段将进入禁渔期,直至6月30日24时截止;禁渔期前后长达4个月。3月1日零点起长江池州段进入禁渔期今年是池州市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的第17年...
东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