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芜湖人用科技创新点“草”成金来源于古代“四大发明”的科技进步奖——

芜湖日报 2017-05-19 04:01 大字

□ 本报记者 杨友艺

秸秆可以做什么?在安徽工程大学毕松梅教授“115”省产业创新团队的眼中,焚烧污染环境、还田伤害土力的无用秸秆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财富。近日,记者在她的实验室里看到,植物精油、竹纤维毛巾、快递纸盒……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一齐摆放在展示台上。团队技术负责人金世伟解释说:“这些东西就是用我们开发的对维管植物定向拆解纤维技术及设备对秸秆进行精深加工,最终变废为宝的最好证据。”该团队也正是凭借这项能够点“草”成金的农业废弃秸秆制备高值纤维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入列2016年度全市科技进步奖。

明明是外形像稻草一样的秸秆,怎样摇身一变成为柔软亲肤的纤维织物或是香气袭人的草本精油?金世伟领着记者走出实验室,来到生产车间。

在车间里,记者看到了一台由一个大铁罐和两个不锈钢箱子组成的3米多高的“铁家伙”。金世伟告诉记者,“铁家伙”的学名就叫秸秆组分拆解机,作用就是用常温高压的物理法对秸秆等维管植物进行定向拆解和活性组分的提取。他还打了个比方,“不值钱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钻进‘铁家伙\’后,就可变身各种值钱的并广泛用于造纸、生物化工等行业生产原料。”而且,“这种物理法生产没有三废排放,不污染环境。”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项看上去“高大上”的核心技术,其最初思路来源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金世伟告诉记者,随着对大气污染的日渐关注,秸秆处理问题已经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上升为治污难题。刚开始,他们在研发过程中也和业内其他人一样找不到方向,不断碰壁。

直到金世伟偶然间看到了一则名叫《文房四宝》的电视纪录片。“人工操作的古法造纸虽然费时费力,但原理并不过时,其背后深藏着物理法提取纤维的工业新指向。”为此,团队专程考察了泾县古法造纸工艺的全过程。看着造纸工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繁杂的工序,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我们能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发展智能机械替代人工来完成对植物资源的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尾料拆解成纤维束、再加工成微细化植物纤维,再对植物组分分离……最后完成一条工业化的长产业链秸秆精深加工产业化路线开发。”

他举例说,用这种技术处理水稻壳及水稻秸秆,可以把稻壳加工成生物质颗粒,替代煤用于锅炉燃料发电。用经过锅炉燃烧后的生物质颗粒产生稻壳灰,回收经过还原反应,加工成光纤、橡胶、日化等行业的生产原料——99.99%高纯度二氧化硅白碳黑产品。加工的米糠可以再生产出米糠油、米糠粕,可提取米糠蛋白、膳食纤维、卵磷脂、甾醇、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余下的水稻秸秆还可以继续拆解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产品。这些都是生物塑料、纤维乙醇、水泥纤维板复合材料、工厂化无土栽培生产生物基质、造纸、人造纺织纤维、人造纤维板、生产粗饲料等产品必须的生产原料。其中的木质素还是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中的增塑剂等生产原料。“显然,无害化处理只是第一步,我们甚至可以用这种精深加工的思路创造出一条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适用范围广泛,市场需求迫切,无污染清洁生产……这样的技术成果迅速转化几无悬念。记者了解到,该成果已相继在芜湖、池州东至县落地。其中,东至县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年产2万吨的草本、木本生物活性成分产品提取和梯次拆解综合利用植物中微细化纤维示范生产线。预计一期投产后将形成1.7亿元的销售产值,将被打造成为对农业、林业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样板工程。在芜湖,通过该项技术制备的蔬菜育苗生物基质产品已投入到工厂化无土栽培生产中,完全替代进口,为相关企业节约了千万美元外汇。

据悉,这项常温、高压定向拆解植物制取微细化生物纤维的物理方法曾于2012年得到市科技惠民计划支持。目前,该创新团队除拥有《一种定向拆解秸秆纤维设备及其拆解方法》的发明专利外,还获得了多项将植物拆解成纤维束和把纤维束进一步碓成微细化单根生物纤维等专利技术。

新闻推荐

池州市教育建设项目获8627万省以上资金支持

本报讯(记者钱雪梅)近日,记者从市教体局获悉:今年,池州市四大类教育建设项目获8627万省以上资金支持。据悉,在“十三五”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中,目前已下达4个项目(贵池区2个,东至县、青阳县各1个),总投资3...

东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