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邓新生妈妈很小的时候外公就离家出外谋生是外婆一个人

黄山日报 2016-08-01 07:38 大字

□ 邓新生

妈妈很小的时候,外公就离家出外谋生,是外婆一个人将她拉扯成人,外婆非常勤劳,先是帮人洗衣、烧饭、带孩子,后来自己在瓦垅桥做了三间茅草房开了一家饭店。妈妈七八岁时就帮外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了勤劳朴实的性格。

妈妈十九岁时,经人介绍与江北的一所中心小学教师结婚,那是我父亲邓嘉彬。婚后的日子非常清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让三个儿子不饿肚子,妈妈只好举家搬到东至县瓦垅桥与外婆住在一起。好景不长,外婆得了浮肿病之后,长年卧床,不久就去世了。这样,妈妈只好撑着薄弱的身子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妈妈从小没做过田地活,为了挣工分,她每天都要随着生产队的社员们一起插秧、割稻、挑塘泥。在挑横州大堤时,她背着三个月大的儿子,肩挑七八十斤重泥土往大坝上爬,天天累得直不起腰来。那时,爸爸有工作,是经济来源户,我家就妈妈一个人挣工分,年年超支,欠生产队里钱。因此,每次生产队分稻时,我家都是空箩挑出去,空担挑回来。每当这时,妈妈都要大哭一场。由于我们兄弟常常饿肚子,妈妈非常着急,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她总是找一、两分钱叫我们到小卖部买大铁桥香烟,因为钱少,每次只买一两支烟。从那时起,妈妈学会了抽烟。

妈妈个头不大,却非常能干,只要有机会,她就设法挣钱让我们吃饱肚子。在瓦垅桥,妈妈红案白案远近闻名,方圆几十里,无论是生产队,还是个人,只要有喜事,都要请妈妈给他们炒菜、炸油条、蒸包子。每当这时,她都不辞辛劳,尽心尽力。临走时,雇主都要送给妈妈一些饭菜,妈妈一点也舍不得吃,全部带回家让我们解馋。党的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惠泽下,妈妈在公路边搭了一个小棚子开饭店。她起早歇黑,常常忙得一天到晚吃不上一口饭,大多都是晚上喝点白酒睡觉。几年后,硬是靠妈妈的小饭勺子做了三间大楼房。从此,我们兄弟三人有了遮风挡雨的房子。

妈妈不识字,她却希望我们有文化。无论怎样困难,她都要我们三兄弟上学念书。那年县剧团招生,我被选上了,妈妈似乎有心事,小心地问别人:“剧团是唱戏的,唱戏的人还念书识字吗?”当得知唱戏的人都照着唱本念词,唱本是大作家写的,唱本上也有文字时,她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送我上车时她不住声地对我说:“伢子,多看唱本,多识字,金银越多越沉重,文字越多越轻松。”

进剧团后,妈妈三天两头写信给我,封封信上都是一个内容:发狠读书,多识字。信是春伢代写的,妈妈为此送了许多鸡蛋给他。有一天,妈妈突然来到剧团,当她发现我一天到晚只练戏曲武功,不捧书本时,急了。十天之后,她再一次来到剧团,一块四方老布包着从初中到高中全部语文课本。原来,她从剧团回家后,找到瓦垅中学的史老师,求他帮忙,找齐了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她将这些书宝贝似地递到我手上,说:“史老师说了,文字是可以学的,认不得的字就翻这本书(《新华字典》)。”望着妈妈殷切期望的眼光,我能不听她的话吗?从此,我在练戏曲武功之余拼命地“啃”这些书,《新华字典》都翻破了三四本。

二十多年后,妈妈老了,许多事都渐渐淡忘了,但她仍然忘不了我读书的事,见了面总是不厌其烦地念叨着、督促着。当她得知我写的大戏《夫人误》演出并拍了电视后,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逢人便说:“我儿子出息了,能写唱本了。”直到今天,只要有时间,她都“缠”着我给她读我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去年,妈妈84岁生日时,我的一篇文章发表了,我说,妈妈,我读给你听吧。妈妈说,别读了,妈妈耳聋了,听不见了。我的心针刺一样地痛了一下。我知道妈妈很快就要离开我了,我一定要抽更多的时间陪陪妈妈。今年5月,妈妈病倒了,我在她床边放了一张凉床,日夜守着她,给她喂水喂饭,擦洗身子……那段时间我一个字都没写出来,妈妈,您不怪我吧?45天后妈妈安详地走了。

妈妈,因为儿子太想您,我就给您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以后的日子里,想您了,就看一下。

妈妈,一路走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还做您的儿子。

新闻推荐

东至讯通讯员章琼为服务经济拓宽就业渠道东至县在

东至讯(通讯员章琼)为服务经济,拓宽就业渠道,2月25日,东至县在香隅化工园区举行一年一度的春季大型劳务人才招聘会暨“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本次招聘会共有包括华尔泰化工公司、华源纺织公司、信...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