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明智薄雾黄泥湖笼罩在一片朦胧中点分王富平
□ 记者 王明智
3月18日,薄雾,黄泥湖笼罩在一片朦胧中。
7点10分,王富平像往常一样,简单吃过早饭后,穿上胶鞋来到距家50米处的鱼塘转悠,抽抽水,清清淤,看看排灌管是否遮严实了。
一周前,王富平家的鱼苗全部捕捞销售完毕,眼下正是农闲时分,要做的只是排空塘子里的水,经过太阳的自然晾晒,杀死塘内细菌,好开始下一季度的养殖。这便是所谓的“晒塘”。
王富平家有鱼塘面积12亩,投放了草鱼、鲫鱼、鳊鱼、花鲢四种“夏花”共近30万尾,收获1万多公斤鱼,赶上今年鱼苗市价好收成不错,他心里美滋滋的。勤快的王富平想乘势扩大养殖规模,可家人不同意,提议最后只得作罢。“妻子身体不好不能太劳累,赚的钱够老两口生活就好了,养多了怕忙活不过来。”王富平说。
今年62岁的王富平,1984年移民到东至县东流镇黄泥湖渔场,自此开始了30余年的渔业养殖生涯。
“90年代时效益好,年收入两三万不成问题。”王富平边回忆边指着自家居住的两层小楼说,“这房子就是1994年盖的,那时盖房都没欠账。”说完,眉眼中透出一丝“自豪”。
戴着毡帽、个头不高,清瘦中透着股精干的王富平,看起来和普通农户没什么两样,朴素勤勉,不善言谈。但是一聊到养鱼苗,在鱼塘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他,顿时打开了话匣,说得头头是道。
“鱼苗,也叫‘鱼花\’或‘水花\’,是孵化不久的幼鱼,一般体长6-9毫米,主要分为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两种。鱼苗依其孵出时间的长短,一般可分为嫩口苗和老口苗,嫩口苗是指孵化后半天到两天的个体,这时鳔(腰点)还未出现,体透明,色素较少,尾鳍和背鳍尚未分开。老口苗一般鳔已形成,可在水中作水平游动,色素出现较多。一般是5月初投放鱼苗,经20-25天饲养,长成3厘米左右的鱼,因出塘正值夏季,就叫‘夏花\’。夏花鱼种经过3-5个月的饲养,体长达9-15厘米左右,是冬季出塘的鱼种,又叫‘冬片\’。”
鱼苗培育,也称“发塘”,鱼苗培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养鱼要注意水质、天气、温度等各方面因素,水体分上、中、下三个空间,把每个空间都利用起来,才能出高产。水质讲究嫩、活、爽,这样水的透明度好、浮游生物丰富,养出的鱼苗也容易成活。”
别看现在说起养鱼经验一套一套的,起初养鱼时王富平也吃过“大亏”。刚承包塘子时,他兴冲冲买了几十万尾鱼苗,每天精心伺候,看着鱼苗一点点长大,就跟看到自家孩子似的欢喜。一天早上,他照例去给鱼儿投食,还没走到鱼塘边,就远远看到寸把长的鱼儿直挺挺地漂着,像是在享受日光浴。王富平感到不妙,慌忙扔下鱼食盆,跑到塘边,只见无数条鱼翻着白肚浮在水面上。这次“翻塘”一下子死了几千斤鱼,损失了好几千元,这在当时也是笔不小的数目。“那会就想着投放的越多收益就越大,没有考虑水塘的容纳性,鱼儿缺氧,所以造成了大面积的死亡。”
汲取教训的王富平深知,(下转A3版)
(上接A1版)养鱼得讲究科学。于是他开始向有经验的同行取经,买来书籍自学,通过一点点的实践积累,成了如今养鱼的行家里手。
像王富平这样的养殖户,在东至县黄泥湖渔场一共有178户。
“黄泥湖渔场位于东流古镇和县城尧渡之间,成立于1981年,现有职工95人。有11000亩的养殖水面,3000亩标准化精养鱼池,水产品年产量5000吨。渔场拥有从人工繁殖、苗种养殖到成鱼养殖一条龙生产。”黄泥湖渔场场长黄宁生介绍。谈及下一步发展,黄宁生表示,将积极申报把渔场纳入县城旅游区规划范围内,使渔场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
采访间隙,王富平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原来是忙完自家鱼苗销售的他,还在帮其他养殖户联系销售渠道。“以前卖过饲料卖过鱼药,近到周边地区,远到九江、武汉、南昌等地都跑过,能掌握点销售信息,知道哪里要买鱼苗,就帮其他家联系下。”
11时许,一辆三轮车“突突突”地驶到了王富平的家门口。
“来啦。”王富平热络地和前来的村民招呼道,“稍等下,我打电话问问那边要多少苗子。”
“他家的车太小,只能装到百八十斤,要是运250公斤得带氧气瓶,不然路上鱼缺氧死了就可惜了。要不然就来回多运两趟,你看这样行不?”联系妥当,王富平又坐上车,陪养殖户装鱼苗去了。
不远的鱼塘边,油菜花开得正艳,金灿灿的一片,微风拂过,卷起花香阵阵。
新闻推荐
东至讯(通讯员郑宇)近日,笔者从东至县重点工程办了解到,东至县城北中心客运站将于6月底竣工,预计年内正式投入运营。东至县城北中心客运站规划设计用地40623.3平方米,总投资38...
东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