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备足良种好种谷

安徽日报 2016-03-17 15:03 大字

东至县白岭村去年解决灌溉难题后,深山里的村民尝到粮食丰收的甜头,今年早早做好准备——

本报记者 徐建

“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退后。 ”3月9日下午,东至县香隅镇白岭村朱村组64岁的老农朱祖运,正在自家小院里整理春耕用的农具,向记者说了一句当地关于春耕生产节令的民谚。

老朱说的二月、三月,指的是农历。就是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二月,还不用着急着下田播稻种;如果是三月,那就要抓紧布谷了。在老朱新盖楼房的场院里,还晾着从镇农技站新买来的水稻良种——“两优688”。

“我们朱村组有80户人家、400多口人,只有160多亩耕地,全部在村边小河的两旁。 1996年和1998年,两次洪水将上游群众自建的拦水坝冲毁后,稻田没水灌溉,这几年一直抛荒。 ”老朱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祖祖辈辈的种田人家,还要买粮食来吃。 ”

白岭村地处皖赣交界,与江西省彭泽县浩山乡隔山相望,是个典型的深山村,人均耕地只有0.8亩,多年来,由于农田缺少水源灌溉,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

去年,该村通过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并在县、镇两级的帮扶下筹集了30多万元,沿山脚地势平坦处修建了5处堰塘,400多亩荒滩变成了良田。白岭村支书高先发介绍说:“没水不能种粮,村民意见很大。堰塘修起来后,解决了高庄、朱阁、朱村及白茆等村民组的灌溉难题,也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

有了水,原来荒芜的土地又显出生机。“去年收成好,所以今年春节一过,我就把种子买回来了。 ”朱祖运说。

“过去,由于没水灌溉,这地大多撂荒。地势好一点的也只能勉强种一季,还不能保收,年年不够吃。 ”62岁的朱村组村民朱大魁说道:“现在好了,有了水源,稻子扬花的时候,只要扛把铁锹,放放水就到田里了,连抽水机都用不上,种两季都有条件了。”去年,他家3亩多抛荒田全部种上稻子,早晚两季收获5000多斤。

“白岭村是深山村,田块面积小,又高低不平。现在耕种还靠人工,劳动强度太大。下一步,我们想引进适合山区农田作业的小型机械替代手工劳作。”香隅镇人大主席、白岭村扶贫联系人阮成友说。

新闻推荐

东至县张溪镇东湖村被淹区域水位下降部分村民回到

7月26日,东至县张溪镇东湖村被淹区域水位下降,部分村民回到家中。镇供电所工作人员当日开始逐户排查、检查线路、更换电表,及时恢复供电。本报记者徐旻昊 摄...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备足良种好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