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岭村脱贫记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01-01 09:09 大字

近年来,东至县通过摸清脱贫需求,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发展扶贫产业等措施,使全县贫困人口逐年减少,香隅镇白岭村就是其中的一个样本。该村地处皖赣交界的大山深处,全村14个村民组1900人,其中贫困户有82户280人。2014年,有15户56人成功脱贫。2015年该村又有15户即将脱贫。

“这个堰修起来后,下游150多亩荒滩就变成了良田,缓解了村里高庄、朱阁、朱村及白茆等村民组 100多户 400多人的吃饭问题。 ”在香隅镇白岭村白茆组新修筑的堰塘大坝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国华激动地说。

白岭村群山环绕,农田山峦交错。据杨国华介绍,村里人均耕地只有0.8亩,由于缺少水源灌溉,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近年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村积极争取基本口粮田等项目资金30多万元,沿山脚地势平坦处修建了5处堰塘,“400多亩荒滩变成了良田,全村1000多人受益。 ”有了水源灌溉后,村民朱大魁家里三亩多田,去年早晚两季收了5000多斤稻子。

俗话说,靠山吃山。白岭村盛产中药材、野葛根、竹笋、香菇、木耳等山货。但长期以来,由于道路不通,信息不畅,村民守着这些“没用”的土疙瘩,生活不见有起色。

白岭村到镇上骑摩托车要1个小时。 2015年,村里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修筑了从镇里到村里的水泥路,并穿村而过接到了江西省彭泽县,打通了关节。“全村14个村民组有一半分布在路边,出路终于畅通了。 ”杨国华清楚的记得,通路那天,大家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原本不富裕的村民自发燃起了鞭炮。

“路通了后,进出村里的车子比以往多了,山货在鄱阳、彭泽和香隅镇上成了抢手货。 ”白茆组有名的贫困户王永荣,一边清理刚挖回来的野葛根一边介绍,山货在外面不仅销路好,而且价格也高。仅卖野葛根,2015年就比往年多收了近800元,“照这样下去,要不了两年,头上的这顶穷帽子就要摘掉喽。 ”

通过发展大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村民王银杰原本也是贫困户,但他有一股闯劲,不仅搞起了菜籽油加工,还在村里最早种植起了瓜蒌,2015年瓜蒌种植面积达到了15亩,“正常情况下亩产干籽大约300斤,每斤26元左右,脱贫不在话下。 ”正在晒场上翻晒瓜蒌籽的王银杰跟笔者算起了收成账。

脱了贫的王银杰,正在将自己的种植技术传授给村里5位贫困户。 “三亩多地,收了1000多斤,”王朝阳是受益者之一,他卖出一部分瓜蒌籽,已收入2万多元。

该村已争取了80亩瓜蒌种植扶贫项目,覆盖6个组470人,预计能带动十几户脱贫。村里还在发展多种经营,积极盘活村集体资产及山场。 “2018年,力争82户全部实现脱贫致富。 ”杨国华坚定地说。

(徐玉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竹摄影报道月上旬记者来到位于东至县和贵池

■ 本报记者 杨竹 摄影报道11月上旬,记者来到位于东至县和贵池交界处的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入湖区,尚没看到候鸟,阵阵雁鸣就已传来,此时的升金湖迎来了第一批前来越冬的候鸟群。升金湖浅...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白岭村脱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