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佘建民早年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纷纷落户渐成规模的东至

黄山晨刊 2015-06-24 15:49 大字

□ 佘建民

早年,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纷纷落户渐成规模的东至县张溪老街,他们把充满情趣的异域礼俗,花样众多的餐饮美食带到古镇,多元文化的交汇和融集,使老街底蕴更加丰厚。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在老街应运而生;风味小吃、饮食制品在老街应有尽有。手工挂面就是其中之一。

老街挂面作坊,多集中在素有“挂面一条街”之称的上街。那时,这里几乎户户都有面作坊。家家都是挂面铺,其中陈玉春、陈崇宗、陈昌炳、张松庭、张松南、章焕新、刘建华、杨金乐的挂面作坊最引人注目。因为他们为人实在,挂面做得也实在。

这几家面坊都是前店后坊,临街的店铺里,一筐筐挂面成品整齐美观,处处弥漫咸香味;一拨拨购兑挂面的顾客摩肩接踵,笔笔生意都红火。后坊的面工们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师傅们将籽粒饱满的小麦洗净晒干,放在大石磨中,驾上蒙眼驴(因驴一见磨转,就会发晕不走),不停地碾磨。磨旁立着筛粉的木柜,柜中安放着蚕丝细目网筛,柜外的踏板连接在网筛的拉杆上,人在踏板上,有韵律地踩踏,网筛有节奏地撞击柜板,发出乐感很强的节拍声,驴一听音响就拉磨转动,节拍越急越快,驴子越走越欢,配合非常默契。磨坊内驴蹄踏地的“的的”声,磨盘转动的“丝丝”声,网筛撞击粉柜的“踢踏”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朴实、厚重。就这样磨了筛,筛了磨,直到筛面剩下麦麸皮为止。

麦子磨好后就和粉。面师们按一定比例将粉、水、盐放在一起反复搅拌、揉和。不同季节和粉的时辰不一样。冬天是头天晚上,夏天是当天早晨和粉。根据气温、干湿度决定添加盐料的多少,夏天10斤粉,要一斤盐,冬天只要4-5两就够了,不然扯出的挂面就没骨感。面团软硬度的具体标准是“春钉夏铁头,秋冬如水流”,意思是,春天和的面要硬,夏天更硬,秋天软,冬天的面团就稀得能流淌了。

和好的面要在案板上摊放一段时间,等其自然融合、伸展后,再用擀面杖擀开,用条刀先分解成大块,再切割成小条,用山粉或香油(油面口感更好)揉搓后,摊放在面钵里,冬天还必须用棉袄和湿布盖好,以防受冻。

夏天,面条在钵内只须呆两小时,就可上筷入箱;若是冬天,面条要在钵里过夜才行。这时,面师们将小面条按一定的长度,一根根缠绕在约70厘米长的两根竹筷上,放入长2米,高0.8米与筷子等宽的木箱内,让面条在里面自由伸展20分钟到半个小时(根据气温变化,决定时间长短,天气越暖,时间越短)。

接着就是上面架。师傅们先将木箱内绕满面条的竹筷,一根根插在长约3米、高约1.8米,下有实木脚枋的面架上。面架由三根横枋组成,中间固定的一根,是面工驮架用的,上下两根枋木等距离凿有50个筷眼,用来插面筷。上枋固定,下枋活动,可升降可左右。

师傅们先在阴凉的地方,将面筷一根根插在上枋筷眼里,再两手按着另一根竹筷的两端,顺着面条的弹性,动作轻捷柔和,心情愉悦放松,一根根缓慢向下按压,面条在师傅们的手中,缓缓向下延长。如此循环往复,面条渐拉渐长,渐扯渐细,即使下筷超过最底部的下枋,师傅们仍拉扯不止,直到面条弹性接近极限,才将面筷插进或左或右平移尺余的脚枋眼里,使每筷挂面在架上都倾斜成45度角,形成一个个标准好看的平行四边形。

期间,面师们一边扯,一边还不时地张开五指,上下梳理自己的作品,测试面条的干、湿度。太干了,就将面架驮进屋内,关门闭窗,使其自然润潮;太湿了,就将面架驮到通风向阳的地方,让水分慢慢蒸发。直到干湿适中,才继续作业。就是挂面在架上已形成平行四边形,成品在望时,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仍反复测试,精心呵护,以免影响挂面质量。这道工序时间最长,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

那时,老街上街头、曹家闸一带,一到制面季节,家家面坊前后,面架林立,错落有致,蚕丝般的挂面在微风中颤动;一面面生动立体的平行四边形,泛着阵阵淡黄色的金光。追求完美的面师们,满怀着喜悦的心情,穿梭在如瀑的纱帐中,反复检测、欣赏着自己的面艺作品,身影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犹如一幅幅朦胧淡雅的景物画,吸引着过往乡民驻足观赏,流连忘返。挂面晾干后,工匠们摘下缕缕面丝,摊盘在大簸箕里,让其自然柔软,再摆弄成一个个漂亮的中国结,很艺术地盘放在面箩里,这就是挂面成品了。

这种费工、费料、费时间,长达3米多,富含钙、碘、维生素、蛋白质的面食制品,晶莹剔透、细如发丝,口感细腻柔和,爽滑弹雅,是面艺市场不可多得的精品,是张溪人喜庆、婚嫁、生小孩、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

如今这种闻名遐迩的绿色美食制品,虽已被形形色色的机制面条所替代,但它那古老原始的味道,始终保存在积淀的岁月记忆中。

新闻推荐

梁军晋级国家级门球裁判员

梁军是黄山区老干部局的一名同志,去年年底参加了由国家体育总局在安庆市东至县举办的全国门球裁判员晋级考试,经过理论、体能及实践等项测试,并顺利通过各项审核,目前已由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