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亭里候不来车多地农村候车亭成摆设引群众吐槽
[摘要]多地农村候车亭成摆设引群众吐槽
“还好我是本地人,要是不知情的外地人来这候车,岂不是白等了。 ”近日,东至县张溪镇读者李先生向本报致电反映称,当地建好的多个路边候车亭成了摆设,路过班车根本不停。
李先生告诉记者,当地公路沿线新建了不少候车亭,一个顶棚配一条板凳,既漂亮又能遮风挡雨,和城市的公交车站一样,很受当地百姓欢迎。可自从候车亭建好后,李先生就没见过有班车到站停车。
“我最近就遇到一次,远远看到车来,原本以为车会自己停下,没想到驾驶员跟没见到我一样,‘嗖\’一声跑了。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以为班车到站停车就没有招手,没想到驾驶员却没停车。
对于候车亭建而不用,李先生颇有微词:“国家花大钱,为农村乘客办好事,为何建好的候车亭不发挥作用呢,这不是浪费钱吗? ”李先生认为,如果主管部门不管好此事,建候车亭就是一种浪费国家财产的行为,是“面子工程”。
候车亭果真是“面子工程”吗?记者就此事联系了东至县交通局一位王姓局长。王局长坦言,确实有班车到站不停车的现象存在,但这与传统的农村乘车习惯有关系。
王局长介绍说,交通运输部门对班车驾驶员的要求就是到站停车,上下乘客要进站,但是很多车主和乘客养成的习惯并非如此,随手拦车现象在农村很普遍。王局长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车主的教育,确保“人归点,车进站”。
其实,不止是东至县,记者在泗县、霍山等地采访时均发现,农村崭新气派的候车亭甚至车站,在很多时候都成了摆设,一些候车亭甚至被堆上了柴草、拴起了牲畜,成了沿路农户的柴房、牛棚。
正如李先生所言,如果候车亭发挥不了候车作用,这其实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为何会形成这种局面呢?车主、乘客多年养成的“招手停车”习惯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有关部门在规划候车亭地点时的不科学也是重要原因。
有农民曾向记者“吐槽”说,部分候车亭的选址太偏远,不人性化。一些候车亭甚至抛开村庄居民点不建,建到了村与村之间的田野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农民乘车很不方便,自然不愿去那候车。
对此,有社会学专家指出,公共设施的建设目的就是服务公众,如果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成了摆设,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久而久之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专家呼吁,公共设施的建设原则之一就是“易用合理”,有关部门在设置诸如公交候车亭等公共设施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原则,既要建好,更要利用好。同时,社会公众也要养成良好习惯,利用好、保护好公共设施。
本报记者 陆杨
图为东至张溪镇的乡村候车亭。
新闻推荐
农户买农机 银行来帮忙东至农商银行发放910万元农机贷款助春耕
东至农商银行发放910万元农机贷款助春耕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