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栖息升金湖,有吃有住有“保姆”
■ 本报记者 徐建
落日的余晖洒下一片金色,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成群的候鸟在自由地飞翔……每年秋冬时节,在安徽省最大的候鸟栖息地升金湖湿地,大批候鸟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在此觅食、度过寒冬。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池州市境内,濒临长江,总面积33340公顷。升金湖湿地丰富的生物资源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成为亚太地区最主要的鹤类、鹳类、雁鸭类越冬地。据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科研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赵放武介绍,保护区有鸟类2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18种。比如,白头鹤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只有几千只,其中约有十分之一在升金湖湿地越冬。每年在这里越冬的鸿雁种群数量达3万只左右,占全球鸿雁总数的一半。
陈龙安、胡雪琴夫妇是东至县胜利镇新军村大兴村民组农民,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在升金湖边种了500多亩水稻。 “有一次,上千只‘大雁\’黑压压地飞到稻田里,吃完稻子,晚上还在稻田里过夜。”胡雪琴比划着说。升金湖周边的村民习惯将候鸟称为 “大雁”。“今年这250亩的晚稻看来都要成为它们的‘口粮\’了。 ”胡雪琴说,生活在升金湖边,保护“大雁”是我们的义务。
今年51岁的赵国堂,家住东至县大渡口镇。从17岁开始,他就在升金湖边以养鱼为生。 2005年,他在升金湖的下湖承包了7000亩水面,采用低坝高拦网养鱼,每年投放的鱼苗都在200万元左右。 “从前些年开始,升金湖加大保护力度,湖里的鸟儿成倍增加,我养的鱼有一多半都被这些鸟儿吃了。今年初投入了200多万元的鱼苗,到现在只起了150万元左右的活鱼。 ”赵国堂说,“到春节时再捞捞,看能不能保住本钱。 ”
自2010年以来,升金湖保护区管理局与湖区周围的几个乡镇相继签订租赁候鸟觅食地协议,在鸟类经常栖息、觅食的区域划出多处田地作为觅食区。在这些区域,农民们所种的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只种不收,任鸟取食,保护区按时价给予现金补贴。这样一来,曾经出现的“人鸟之争”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人鸟相处更加和谐。
“现在,保护区给村民的补偿标准还是太低,他们连种田和鱼苗的本钱都保不住。如果能够提高一点补偿标准,那我们保护候鸟的决心就更大了,效果也会更好。 ”东至县胜利镇横洲村老支书方长根说出村民的期待。
【链接】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安徽省现有湿地总面积291.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全省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8处,已建湿地公园12处,拥有扬子鳄栖息地、石臼湖、巢湖、升金湖和太平湖5处国家重点湿地。
初冬时节的升金湖,温暖湿润,水草肥美,鱼虾成群,风景如画。小天鹅、白头鹤等珍稀鸟类从遥远而寒冷的西伯利亚迁飞到这里,开始为期近半年的越冬生活。 金瑶 摄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观察候鸟活动情况。
程昭 左泽川 摄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救治受伤的白天鹅。
(升金湖保护区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吴晓燕 记者 徐建)近日,一辆小轿车驾驶人将捡到的一个公文包交给池州市交警支队高速三大队民警。民警根据包内证件提供的信息,查询得知驾驶人刘某系刑拘在逃人员,立即布控将其抓获。...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