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组织养鸭联合体 “喂”出亿元大产业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11-11 10:15 大字

“无论做什么,只要踏踏实实,总有出头的一天。 ”东至县东流镇魏氏禽业公司负责人魏忠,拄着双拐放鸭,带动皖南山区水禽产业发展,富一方乡邻,成为当地有名的 “鸭司令”。近日,他入选安徽省“全国十佳农民”候选人名单,全省仅两人。

稻田养鸭初尝成功

位于皖江南岸的东至县七里湖圩区拥有水田数万亩,被誉为安徽粮仓。每年水稻收割结束后,都会有大量的洒落稻粒烂在白水田里。 1979年,魏忠父亲将全部家当和家人通过一辆拖拉机运到长江边上的七里湖圩区安家,那年他15岁,跟着父亲学习鸭苗孵化手艺。

1986年,技术成熟的魏忠开始独挡一面。当年,他将700只鸭子全部赶到了稻田里,自己就在圩区田埂上的简易棚子里度过20多天。苦心人天不负。这种稻田放养的鸭子,因品质好,得到了上海一家企业的肯定,700多只鸭子全部卖出去,“净赚400多元,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魏忠说。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

2004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魏忠注册成立魏氏禽业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养鸭模式:即以魏氏禽业为龙头,组建养鸭专业合作社,由公司提供种苗、饲料和养殖技术,农户负责养殖,公司统一销售。

“农户搞水禽养殖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和防疫技术。 ”在推广自己的养鸭模式过程中,魏忠发现,水禽养殖风险大,而且受市场影响,必须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

农户缺资金,他就让农户零风险投资:农民到公司只需要签个字,就可以领走种苗、饲料,等到收鸭时再从中扣除种苗和饲料费用。不少农户由于经验不足导致亏本,魏忠不仅没有上门催要种苗、饲料费用,而是鼓励农户继续养殖,并承诺何时有受益何时兑现费用,该公司每年为此垫付费用400万元以上。

临近的江西省彭泽县黄二水2002年试养了6000只鸭,没想到养到一半的时候被药水毒死4000多只,亏了4万多元。在一家人陷入绝望之际,魏忠派人上门鼓励他们继续养殖。第二年黄二水成功养殖6000只,还清欠款后还赚了2万元。

在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发生期间,魏忠按照市场正常价格收购了农户手中的40万只鸭子,自己租赁场地继续饲养。当农户了解到公司资金紧张时,大家少则一万,多则四五万,筹集了400多万元,送到魏忠的手中。“将心比心,是魏总把我们带上这条路的,有困难理应相互帮助。 ”通过养鸭致富的七里湖圩区农户陈卫东说。

防疫小分队随叫随到

禽类养殖,疫病防治是最大的难题。为打消养殖户的后顾之忧,魏忠让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的儿子魏飞放弃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家组建专业的禽类防疫小分队。如今在当地,哪里出现疫情苗头,小分队就第一时间去处置,确保随叫随到。

在魏氏禽业的种鸭场,笔者看到,140亩的水塘南边是一片山林,而北边则是菜地和苗圃,1400平方米的钢构鸭舍大棚架在水塘中间。走近鸭舍,没有其他禽场的刺鼻臭味;鸭保温室、休息区、下蛋区、喂养区、戏水区布局合理。休息区是铁网构成,鸭粪可以直接漏到发酵池里。鸭粪通过发酵池发酵后进入水池,供鱼食用,发酵池渣可以作为池塘边的菜地、苗圃的肥料。

没有资金不足的困扰,更不怕疫情侵袭,还有技术推广示范,当地逐步形成了由1.1万农户组成的养鸭联合体,靠着养鸭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每户年均纯收入15000元。如今的魏氏禽业种鸭数量达到12万只,放养鸭数量达到1500万只,年创产值过亿元,产品销往皖、赣、浙、闽、豫、苏、沪等地。 (姚超徐玉松)

新闻推荐

东至县数千亩农田成荒地

东至县香隅镇化工园周围大片土地撂荒搁置,杂草丛生。从2012年起,香隅化工园管委会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陆续从村民手中流转了这些土地。被流转的土地总面积一万亩,其中有数千亩是农田。当地村民反...

东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