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中药材致富新途径
本报通讯员 张斌 本报记者 徐建
近日,66岁的罗中华老人把4亩2分地跑了一圈,才回家吃早饭。不一会,一辆“皮卡”车过来,罗老汉冲着司机乐呵呵地说:“吴总,你天天给我这老头子当司机,我这班上的真是锅巴跑到饭头上了。 ”被称作吴总的吴学平笑着回答:“趁着这两天天气好,抓紧开好沟了。 ”
在皖赣两省交界处的东至县青山乡,传统中药材种植成为群众致富新途径。几年前,罗中华家几亩地承包给吴学平种植中药材,因为田地零散、土质一般,每亩租金不到200元。老罗以前在浙江打工,辛苦一个月就2000多元。他一直寻思在外面打工不是个事,去年春节到吴学平家“收租”时受到启发,决心和乡亲们一样种植中药材。
“在吴总那里打工,每月工资和外面差不多。但凭4亩2分地,跟着吴总学种白花蛇舌草,今年至少有八九千块的收入。”罗中华说道。
吴学平是2004年开始种植中药材的,主要种植皖南地区特有的白花蛇舌草,规模从原先的几亩地扩大到现在的200多亩,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并带动当地400多户农民种植中药材。
当天上午,吴学平带着罗中华等8名工人,在田地开沟播种。吴学平说:“以前,我们种植中药材是惯性思维,跟种粮食一样用大型旋耕机旋田。去年,我们用小机子开沟,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增加产量,每亩纯收入从1500多元增加到2000元。 ”
村民李金龙承包5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他告诉记者,今年预计毛收入150万到160万元。
近年来,村民李德印带头组建了东至县天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记者来到良种繁育基地,李德印正向种植户介绍,“这个品种叫牡草,是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经济效益比较高,5个月后,每亩收入有6000块钱左右,比种水稻提高效益四五倍。 ”听完介绍,村民们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如今,李德印不仅拥有规模较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还与江苏科技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皖南濒危中药材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100亩;有标准化种植基地13个,面积4000多亩,年产中药材2000多吨,带动1300户农户种植中药材。
新闻推荐
·保障改善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全省九成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截至去年底,各地共安置17861户
截至去年底,各地共安置17861户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