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刘向阳九华山地处池州青阳与出产笔墨纸的湖州徽州宣州

安徽商报 2014-08-14 07:46 大字

刘向阳

九华山地处池州青阳,与出产笔墨纸的湖州、徽州、宣州,距离很近,工艺水平应该不低于他们,能工巧匠,亦大有人在。只是正史不载,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记得了。倒是一些野史、笔记,与文人诗词里,可以窥见一点蛛丝马迹。譬如,在宋朝,九华山就有两样东西,名噪一时,一是松管笔,一是朱觐墨。

九华山松树多,这二物件都与松密切相关:笔管,用松干制成;墨,乃松烟灰造就。

先说九华松管笔

中国毛笔,由笔管与笔毛两部分组成,一般笔管是用细竹或牛角制作的,偏偏这九华出产的毛笔,笔管是松木做的。

著名诗人梅尧臣(公元1002年~公元1060年),北宋宣州人,年轻时担任建德县令 (今池州东至县)。梅尧臣在公务之余,经常流连于池州青山绿水之间,写下不少咏景咏物咏友诗,也结识了不少高人。在九华山与一位姓陈的隐士相识,交谈之后,大有惺惺相惜之意。

文人隐居九华山,有二种情形:一是读书苦学,以期东山再起;一是看破红尘,避世修行。不管陈生属于哪种隐居情况,与梅尧臣相谈都投机。

一天,梅尧臣突然收到久违的,远在九华山的陈生寄来的礼物,松管笔,激动不已。宣州与产湖笔的湖州相邻,梅尧臣用惯了湖笔,拿起九华松管笔感觉不一样。于是,提笔写下一首《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以谢陈生厚爱:

“春松抽瘦梗,削束费长毫。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尝为大夫後,欲写伯夷高。一获山家赠,令吾愧汝曹。 ”

另外,北宋文坛,“二苏三孔”之说,是指苏轼、苏辙与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孔之中,以武仲著述最富,其中就有一首写松管笔的诗,叫《赋得九华松管笔》:

“松枝为管京邑无,山翁持赠最勤渠。千年自饱幽涧雪,一日忽快南窗书。但知来处已潇洒,况复毫端精有余。茅齐举眼有真率,象齿琅玕浑不知。 ”

孔武仲在京城(开封)收到九华松管笔,他知道汴京城邑都没有松枝做笔管的,九华松树经千年霜雪,笔毫制作这么精良,笔毛整齐洁白如象牙一般,十分珍贵难得。

九华松管笔,有了北宋这二位大文人的推崇,可见名不虚传,遗憾的是九华松管笔已无实物可见。至于制作工艺,制作人,也无法考证。有一天,或许能在佚书或家谱里找到。只是十年内乱后,这些东西烧的烧,毁的毁了,怕已成了千古之谜。

再谈九华朱觐墨

大文人苏轼对文房四宝,颇有研究,文集中论文房之语不少。其中“书孙叔静常和墨”条记载:“孙叔静用剑脊墨,极精妙。其文曰‘太室常和\’。常和,盖少室间道人也。卖墨,收其赢以起三清殿。墨甚坚而黑,近岁善墨,唯朱觐及此耳。觐,九华人。 ”

就是说北宋苏轼之时,能制作常和这样“甚坚而黑”的好墨,唯有九华人朱觐能达到此水平,并朱觐墨得到苏东坡的认可。

宋人张邦基撰写的 《墨庄漫录》卷六亦记载:“近世墨工多名手,自潘谷、陈赡、张谷名振一时之后,又有常山张顺、九华朱覲、嘉禾沈珪、金华潘衡之徒,皆不愧旧人。 ”

宋人何薳撰写《春渚纪闻》卷八这样记载:“软剂出光墨:九华朱觐亦善用胶,作软剂出光墨。庄敏滕公作郡日,令其子制,铭曰‘爱山堂造\’者最佳。子聪,不逮其父。”滕公滕元发,在神宗、哲宗朝为官、与苏东坡素有交往。东坡曾写有《次韵滕元发许仲途秦少游》一诗,说明朱觐与滕元发、苏东坡为同时代人。

元人陆友编著的 《墨史》卷中:“朱觐,九华人,善用胶作软剂出光墨。滕元发作郡日,令其手制,铭曰‘爱山堂造\’者最佳。子聪,不逮其父。 ”

明代方瑞生所著《墨海》外辑卷二中载“朱靓,九华人。 ”

清人王士禛在《香祖笔记》卷十一中也记载:“宋时制墨名家,有潘谷、陈赡、张谷,又有常山张顺、九华朱觐、嘉禾沈圭、金华潘衡;宣政间有关珪、关瑱、梅鼎、张滋、田守元、曾知唯、桐柏张浩、河东解子诚、韩伟昪,可与李氏父子相甲乙。 ”自北宋至清的文献,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九华朱觐”。可以想见,九华山朱觐是宋代著名制墨高手,朱觐墨已远近闻名了。朱觐墨特点:含胶,墨色浓黑,有光泽。儿子朱聪继承了父业,可惜水平却不如其父。

令人欣喜的是,虽然九华松管笔见不到,九华朱觐墨却意外出土了一锭。

1988年1月8日,安徽合肥市郊区城南乡五里冲一村民在住宅后院挖鱼池时发现一座古墓。次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即派人前往查看,并进行抢救性的发掘。由墓志可知,此墓为“政和戊戌三月甲申宋太师舒国公孙马绍庭同妻大丞相文穆公孙吕氏墓”。

该墓出土文物共计65件,有毛笔、徽墨、歙砚、漆器、金器、铜器、围棋子等,是合肥发掘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最多,档次最高,影响最大,艺术和科学价值极高的北宋时期艺术品。而其中的 “国宝”级稀世珍品北宋 “九华朱觐墨”是一大亮点。

“朱觐墨”局部有裂纹,形状大部完好。墨要想保存得久很难,保存百年已很珍贵,保存千年更是难得,陈墨如宝,所以“九华朱觐墨”保存近900年还能重见天日实属罕见。此墨梭形,正面中间有阳文楷书铭文“九华朱觐墨”五字,背面中部枣核形线框内有凤形花纹,线框两端处各入圆形印纹,圆圈内各有一阳文楷书“香”字。墨锭长21厘米,中部宽3.4厘米,两端宽1厘米,厚0.7厘米。干后重39.2克。从文字及纹饰图案看,显系以墨模制成。其纹饰具有宋墨的特点。宋代墨中常有在枣核形线框内绘 “特龙”一只,在龙上方书一“香”字的图案。而“九华朱觐墨”却是以凤代龙,并在线框外两端圈饰内各书一“香”字,极其别致。“朱觐”为制墨人姓名,古人制墨常在墨模上刻出自己的姓名,并与地名连缀,以示“物勒工名”之意。

九华朱觐墨的出土,是首次发现的宋代有名款,墨锭完整,尺寸较大的模制古墨,为我们提供了早期珍贵的宋代墨模制墨的标本,在墨史研究上有重大意义。

千百年来,九华山孕育了众多高僧大德与能工巧匠,有名与无名,他们都为灵山的神奇,增添了光彩。九华山的神秘面纱,有待后人慢慢去揭开。

九华朱觐墨

新闻推荐

未办理贷款却登上银行黑名单女子起诉银行要求赔礼道歉 遭到对方拒绝

女子起诉银行要求赔礼道歉 遭到对方拒绝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