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外公留下的家风

新安晚报 2014-07-29 05:19 大字

□齐美道 

我的外公在当地荣姓人中辈分较高,又因他的一生勤劳俭朴,聪明能干,诚实守信,乐善好施,故一提起他,人们都交口称赞“荣大爷人好心好”。

外公1904年出生,2004年去世,享年101岁。去世前一年的重阳节,当时的县委书记朱宏等领导在乡村干部的陪同下,带着慰问金亲自登门看望祝福,外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拉着朱书记的手连声称谢。

外公晚年由姨妈、姨爸(上门女婿)精心陪护与伺候,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但他前半生在旧社会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世态的炎凉。他一生育有七个子女,五个夭折,只落下两个女儿,即我的妈妈和姨妈,他自己兄弟三人,两个弟弟中年不幸先后重病身亡,弟媳均抛下幼小远走他乡重组家庭。面对严酷的现实,外公欲哭无泪,他牢记祖传家训,人穷志不穷,男儿当自强。外公含悲忍泪,振作精神与小脚外婆走村串户,向亲友及乡邻借债,因他人缘好,都有求必应。他用借来的钱很体面地操办了两个弟弟的丧事,并无怨无悔地收养了两个年幼的侄子直至他们另立门户成家立业。他认为这样做才能告慰两个弟弟的亡灵,尽到兄长之责,也好让早逝的父母含笑九泉。

为了尽快还债和养活一家六口人,外公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干活挣钱。他白天给地主打长工,晚上借助昏暗的煤油灯,用自己栽的竹子编箩筐等竹器出售。外公虽不识字,但聪明,悟性好,记忆力强,不管什么活一看就会。中年以后,他无钱拜师,通过自学与实践,终于会做砖工、瓦工与简单的木工活,用整整五年做手艺积攒的工钱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用剩余的钱租佃了大户人家的几亩田地耕种。由于外公吃苦耐劳,一家人节衣缩食,家境逐渐好转。在行善积德家风的驱使下,外公说服外婆,要做好事,要帮助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此他上门做手艺或帮工,除地主外从不收人家工钱,只吃饭不收钱。另外他还时常出力、出钱、出柴米帮助周围最困难的人渡过难关。

世事难料。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军队打起内战,为扩军到处抓壮丁。为逃避抓捕,外公忍痛丢下外婆与不满一岁的姨妈,带着我的未成年的妈妈趁黑夜经菜子湖乘船躲到东至县八洲湖边的一个远房亲戚家,从此他们父女俩相依为命,一躲就是五年直至全国解放。在避难的五年间,外公因人品好,乐于助人,与周边住户打成一片,在大家的帮助下,利用湖边滩头开荒种地,并盖了三间草房安顿下来。作为回报,他几乎无偿地为周围人做手艺,并满腔热情地免费为当地青年传授有关技能。哪家有困难,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他像以前一样总是毫不犹豫地帮扶哪家。他的质朴与善良,逐渐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敬重,同村哪里发生纠纷,如父子反目,夫妻吵架,邻里斗殴等,都愿意找他去评理、劝解。而外公也不辱使命,每次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耐心说服。因为人们都信赖他,对他的劝说大都心悦诚服,化干戈为玉帛。为感谢他,人家红白喜事都请他去吃酒,盛情难却,他也不推托,但他从不空手赴宴。他常对我妈妈说,人敬你一尺,你要敬人一丈。他与人共事从不让人家吃亏,总是自己吃亏一点,他才心安理得。与村里人交往,不管男女老少,是官是民,是富是穷,他都一视同仁,友好相处,从未与别人红过脸。他对子女严格要求,言传身教,从小就教育子女要诚实做人,不说假话,不做亏心事,不拿别人一针一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拾到东西哪怕是金钱珠宝也要归还人家。

好人好报。外公的做人品质,处世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后代——子辈和孙辈,他们继承了外公的传统,通过努力奋斗,都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当中,有的执鞭讲台、有的策马书山、有的泛舟商海、有的跻身政界、有的投笔从戎,皆事业有成。尽管他们从事的行业与岗位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永远传承外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诚实守信,乐善好施。

水墨漫画 吕士民\作

新闻推荐

潜逃境外4年 被劝回国自首

本报讯  4年前,池州男子林某因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被池州市东至县公安局立案侦查。案发后,林某等人为躲避警方抓捕,潜逃至国外一直未归。记者日前从池州警方...

东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外公留下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