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斌芒种忙两头忙收又忙种芒种前夕记者来到东
□ 记者 钟斌
芒种忙两头,忙收又忙种。6月6日,芒种前夕,记者来到东至县大渡口镇新丰圩村,行走于田间地头,倾听农民朋友的心声,感受现代农村的变化。
中老年人成了农村“守望者”
骄阳似火的烈日下,已结束午收的农村,难见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一望无垠的水田里,刚刚收割完小麦的农民,或是用旋耕机从容地耕田,或是三三两两在为中稻播种,或是在水果地里采摘水果,芒种已经不再是“复杂、紧张、忙碌”的代名词。
6月6日上午,在大渡口镇新丰圩村,今年63岁的章连财和他的同伴正在为种粮大户章润狗播种中稻。“我们村劳动力太难找了,不要说年轻人,就是上了年纪的都很难找,他们三个是我从邻村请来的。”在一旁技术指导的章润狗向记者说道。
章连财和他的3位同伴,均来自东至县胜利镇新华村,年龄都超过了60岁。章连财一家6口,儿子和媳妇在北京务工,他和老伴在家带12岁的孙女和8岁的孙子,由于新华村人均耕地比新丰圩村少,因此他忙完自己的农事,经常来新丰圩村帮一些种粮大户的忙。
“现在机械化种田真方便,耕田不用牛,插秧、收割都用机器,我和老伴耕种8亩田,不感觉费劲。”章连财感慨地说。他空闲时帮种粮大户播种、打药、拔草,一天能挣100元,一年下来也能挣个近2万元,加上他种田的收入,年收入超过3万元。
在田埂不远处,种粮大户吴兆龙正开着旋耕机在自家田里挥汗如雨。吴兆龙今年承包土地200亩,他花重金把规模种植必备的旋耕机、拖拉机、点播机和收割机都配齐了。“我现在最大的麻烦就是找不到有技术、有文化的农民,现在村里4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打工去了,老年农民文化层次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对现代机械不熟悉,关键时刻,我只能亲自上阵。”吴兆龙无奈地摇了摇头。
“农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本应该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好地方,可是如今他们都不愿种粮了,也不会种粮了,我们成了种地的主力军,成了农村的‘守望者\’,等我们老了,明天的粮食谁来种?”采访中,吴兆龙不由自主地向记者流露出对农村未来的担忧。
三个现代农民的“致富经”
新丰圩村毗邻长江和升金湖,2004年由河南村、河北村、环河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4170人,约1100户,耕地9000余亩,水产养殖面积2000余亩,7条河道贯穿全境。
由于地势低洼,加上水利设施管理机构不健全、设施落后,曾经的新丰圩洪涝灾害频繁。据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礼彪回忆,1990年至1999年新丰圩连续10年受灾,1995年、1996年、1999年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水利设施的改善、外出务工农民的增加和诸多国家利好政策的激励,新丰圩村开始转变观念,着手进行土地流转。从2007年开始,一批批耕地通过土地流转纷纷转移到种粮大户手中,如今,新丰圩村9000余亩耕地已成功流转7000亩。
章润狗从1997年开始搞规模水稻种植,是村里最早进行规模种植的大户之一,他以每亩550元/年的租金,从农户手里流转承包土地828亩。谈到今年的收益,章润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产值大概1200元左右,种子、化肥和人工加上租金,每亩投入近700元,加上粮食补贴,年成好的时候,一亩水稻纯收入在500元左右;除了水稻的收入,加上种小麦每亩200至300元的获利,全年每亩土地纯收入在700元到800元之间。”风调雨顺的年份,章润狗828亩土地,一年可以获利60多万元。 (下转A3版)
(上接A1版)在新丰圩村,像章润狗这样的种粮大户一共有20余户。通过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全村7000亩稻田全部分散到种粮大户手里,其他农民则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解放出来,或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工作,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夹岸桃花燕子飞,一江春水鳜鱼肥。”宋人姚勉把鳜鱼肥看成了是春天美好的象征之一。毗邻长江、升金湖的新丰圩村,水产资源丰富,鳜鱼和小龙虾的养殖以“技术好、质量优、效益高”而闻名,产品远销安庆、铜陵、合肥、武汉、上海等地。
现在正是鳜鱼繁殖的最好季节,为了及时拿到喂养鳜鱼的饵料鱼,6月6日凌晨4点,凌友平就起床,前往大渡口镇取回从广东空运过来的饵料。今年51岁的凌友平初中毕业后,就和“鱼”结缘,从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到现在主养鳜鱼和小龙虾,他和“鱼”整整打了35年交道。
“以前养四大家鱼投资大、风险高、收益少,自从学会养鳜鱼和小龙虾以来,我们渔农的收入连年增长。”凌友平承包水塘128亩,近年从鳜虾混养的养殖模式中尝到了不少“甜头”。据他介绍,通过鳜虾混养模式,亩产鳜鱼可以获利4000至5000元,加上亩产小龙虾获利1000至1500元,一亩水塘最高收益可超过6000元,最少亩产也能达4000元,相比水稻种植更划算。目前,新丰圩村2000余亩水塘,被20余户养殖大户承包,年产鳜鱼达15万公斤,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相比众多的水稻种植大户和水产养殖大户,新丰圩村种植高效特色农业的果农、菜农和花农却寥寥无几,村委会文书周庭发是为数不多的一位。在江苏、浙江的一次偶然考察,让他动起了种植葡萄的念头。经过前期市场调查,他发现池州和安庆水果市场,95%的水果来自外地。下定决心的周庭发,2009年流转土地33亩,联合村里另两位农民建起了葡萄园。
考虑到新丰圩梅雨季节很容易造成果树的病变,周庭发选择了欧美葡萄品种——藤稔、红富士和夏黑。建园后的第二年,周庭发的葡萄园就开始收益,所种的三个品种中,夏黑较为高档,每公斤卖16元钱,其他两个品种价格在6元钱左右。据他估算,一亩葡萄园至少可以净挣1万元钱,有些品种亩产获利可达3万元。
村支书姚礼彪的“美丽梦想”
新丰圩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给予村里不同类型的“现代农民”施展才华的机会,有序的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全村2000亩水塘全部承包给了水产养殖大户,9000亩土地,7000亩已经通过土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在余下的2000亩土地中,50%以上农民有土地流转的意愿。
“为什么不将余下2000亩土地都流转出去?”面对记者的疑问,姚礼彪反问道:“现在许多年轻农民暂时告别了土地,离开农村,如果他们重新回到农村怀抱,我们该怎么办?”
姚礼彪接着说:“一亩棉花除去人工、种子和肥料,纯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亩种植水稻、麦子两季的水田最高可获利800元,一亩养殖鳜鱼和小龙虾的水塘最高获利可超过6000元,一亩种植高级葡萄的果园最高获利甚至可以达到3万元。这其中最大的奥秘是什么?是科技的力量。”
种粮大户章润狗,养殖大户凌友平,果农周庭发,是新丰圩村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典型代表。在姚礼彪看来,他最想引进和培养的是像周庭发那样既有科技文化又有胆识的“现代农民”,他最希望村民将余下的2000亩地流转到周庭发式的“现代农民”手中,通过他们带领更多农民发家致富。
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手段。姚礼彪认为发展高效农业是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科技知识的缺乏是发展最大的瓶颈,目前乡镇农技站力量薄弱,那些年岁渐高的中老年农民不能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农民。
“除了‘现代农民\’的缺乏,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当地政府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差异化发展。”姚礼彪表示:“新丰圩应该根据土壤和气候特点,将新丰圩村分成水产养殖区、粮食种植区、高效农业区,实行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谈到新丰圩的未来,姚礼彪说他有个“美丽梦想”。他说:“我们村有耕地9000亩,人口不到4200人,人均耕地超过2亩,如果按照功能划分,实现水产养殖、粮食种植、高效农业错位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亩均可获利1万元,全村年产值可超过1亿元,村民可以告别背井离乡的生活,在家门口实现发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玲)近日,省发展改革委、林业厅下达了2014年林木种苗工程投资计划,池州市东至县东流油茶良种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投资计划,获中央财政补贴186万元。 &nb...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