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成食品安全监管盲区“山寨商品”春节横行

安徽法制报 2014-02-10 21:08 大字

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回农村老家探亲的人发现,拜年时所买的年货往往是假冒伪劣商品,一些在省城不容易见到的假货在农村却大行其道。大年初三,记者就在东至县农村买了与正品货看上去极其类似的假货。 “山寨年货”鱼目混珠,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年货市场秩序,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亟待有关部门整顿。

■“山寨年货”农村随见

马年正月,记者来到安徽省西南部偏远的东至县过年。前往亲戚家拜年时,去当地农村一家小店购买年货,却发现“山寨年货”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礼盒装的“香飘香”奶茶,其包装、价格同“香飘飘”奶茶一般无二。当记者问这两种奶茶的区别时,店主回答:“没区别,香飘香是它兄弟公司生产的。 ”

记者注意到,一些商品看着和正品几无区别,仔细辨认一下却以为是包装字体印错了,让人忍俊不禁。如“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山寨食品,乍一看,实难分辨。由此可见,不法商家采用降低价格、改换包装名称等手段销售这些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可想而知,如此现状令人担忧。

■礼尚往来疏于识辨

省消协有关人士分析,农村之所以有假冒伪劣产品生根的土壤,从某种程度上与农村消费者消费水平不高、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图便宜“知假买假”有关,因此常被提醒“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据记者了解,春节期间农村乡亲之间互相拜年,都是随手在不远处的小店购买,几乎都是用来送人,很少自己吃。“这些礼尚往来的礼品,就像‘击鼓传花\’游戏一样,最后落在谁家,谁就只能自认倒霉。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消费者对这种假冒伪劣食品很不满意,但很多时候只能无奈接受。

一些农村亲戚告诉记者,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检查在他们那里几乎难见,大家也不知道哪些可以买哪些不能买。很多“山寨”食品经常打着知名品牌的旗号出现在农村集市商店,由于价格便宜、极为相似的包装和名称,加上农村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这些质量低劣的“李鬼”食品,往往在农村有很大市场,农村无形中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地带。

■基层执法存在难点

记者在与农村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交流时,他们表示,每年春节前执法人员都多次组织节日市场检查,但假冒伪劣商品打之不绝。之所以在农村有市场,是农村商品营业网点相对分散,给执法部门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农村仍有一部分人在买东西时只图便宜,不注意看商品质量及保质期。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明知买了假货,却不知道去投诉,有的即使想投诉,也因没有发票而缺少相关证据。

“我们都喜欢开展识别假劣商品的宣传,增强我们对商品质量的鉴别能力。 ”一位亲戚告诉记者,她也不清楚曾经用过多少“山寨货”,过年期间,迎来送往的东西多了,发现有些礼品太差太烂,也搞不清楚谁买的谁送的,宁可丢了,也不会找商家退货。

农村不应是“山寨年货”的“法外之地”,采访中,无论是农村亲戚还是村镇里的其他人,他们都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安全的监督和检查,狠抓农村商品市场安全源头治理,加大处罚力度。

·本报记者张青川·

新闻推荐

假日里对我们安庆市民来说感受的是休闲与放松游园逛街

假日里,对我们安庆市民来说,感受的是休闲与放松,游园逛街、“掼蛋”娱乐、聚会“拓发”,闺蜜三两、同学一群、亲属几家。可对于值班备勤的公安民警来说,却意味着使命与担当、体会着坚守与忙碌……...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