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邓柱道路纵横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记者日前来

池州日报 2012-08-08 00:28 大字

□ 记者 邓柱

道路纵横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记者日前来到2011年被确定为“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镇的东至县昭潭镇采访,感受到了农村环境整治“451”工程的实施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东坂塘是该镇潭东村的一口当家塘。过去,由于没有垃圾收集装置和专人保洁,“全村的垃圾都丢放这塘里,这里就成了村里的垃圾场。一到夏天就散发出臭味,行人路过都捂着鼻子绕道走。”村民陈细毛经营的一家乡村小店距离东坂塘不过30米,他告诉记者,大家都埋怨倒垃圾的人。

去年9月份,昭潭镇农村清洁工程正式开工。在刚开始建设垃圾收集装置时,镇里还担心垃圾桶配置到位以后,村民们是否愿意将垃圾送到垃圾桶内。“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潭东村党总支书记陈百顺介绍道,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正是大家心里想的事。东坂塘现在不仅由垃圾池变回了活水塘,而且村里还在里面种上了荷花,在周边修建了三个休闲台。“环境变美了,大家的心情也舒畅了,关系更加和谐了。现在每天晚上,这里聚集了很多忙完农活的村民,大家聚在一起聊家常。”  

据介绍,昭潭镇目前已初步形成“户集中、组收集、村运送、镇处理”的垃圾处理运转模式,投资180余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垃圾填埋场一处,共建有垃圾池219座,购置垃圾桶600个。各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村聘镇管、网格化管理”的方式,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聘请1至2名保洁员,并做到每人一辆保洁车、一把铁锹、一把火钳、两把扫把。  

建成的镇垃圾中转站,院内绿化、硬化、亮化已经全部到位,印有“农村清洁工程”的大型垃圾运输车停放在车库内,技术人员正在操作垃圾压缩机。昭潭镇党委书记张白胜告诉记者,投资135万元的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建成,让垃圾处理发生了质的改变。以前这里只是简单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堆放在一起气味难闻,焚烧了还有浓烟。现在垃圾完全密封处理,通过压缩机将垃圾压缩至原来的四分之三再填埋处理,不仅不用焚烧,而且占地面积小,也不再担心垃圾散发的气味了。

“昭潭集镇和农村地区每天产生10余吨的垃圾量,中转站日处理垃圾的能力达到20吨,能满足日常垃圾处理的需要。”分管环卫工作的昭潭镇党委委员何仙春告诉记者,以前用的是人力板车,整个集镇要4个人保洁,现在镇里购置了两台电动车,只需要两个人,省时、省力。环卫工人胡师傅介绍说:“以前处理的时候气味难闻,大家不愿干,现在很多人愿意来做了。”

“自然山水是乡村的名片,干净整洁的村镇街道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清洁工程非一朝一夕之事,昭潭镇只是一个‘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镇,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建立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让清洁工程为新农村的生产生活和宜居环境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张白胜说。

“农村环境保护欠账多,要补上这一课,就需要舍得真金白银。”陪同采访的市住建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从2010到2014年,池州市将用5年的时间配套建设全市所有乡镇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开展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探索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实现全市“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

新闻推荐

东至讯通讯员钱钟龄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的稳压器和助

东至讯(通讯员钱钟龄)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的“稳压器”和“助推器”作用,东至县在做好一般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积极开辟新险种,将烟叶作为特色农业保险予以试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东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