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走访文博会鉴宝现场发现民间收藏珍品少假货多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10-21 12:32 大字

收藏多年的“传家宝”,专家一眼就瞅出是赝品。 10月15日、16日两天,第五届文博会重头戏“徽藏天下·民间鉴宝”活动上,五位资深专家坐镇现场,为广大市民免费鉴定玉器、书画、陶瓷、青铜器等类的“宝贝”。记者在现场发现,藏家们带来的上千件“宝贝”经鉴定,“珍品”极少,很多藏品都是“地摊货”。

15日上午,合肥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人头攒动,排队等候免费鉴宝的市民排了五条长队,每条队伍都有十几米长。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捧着收藏多年的 “宝贝”,准备让专家一辨真假。

据悉,此次活动邀请的都是行内著名的专家,其中有玉器类鉴定专家李家欣,书画类鉴定专家孔晨,青铜器类鉴定专家贾文熙,陶瓷类鉴定专家徐桃生,杂项类鉴定专家宋海洋。他们大都是央视栏目或博物馆的资深专家,很多收藏者就是冲着他们的名气来的。

专家们也是严阵以待,除了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配上了必要的工具。李家欣就带了一个特制的灯,专门测试玉石的透光性。

上午9点,活动一开始,贵池区赶来的收藏者王女士就被“泼了一盆凉水”。 “这个梅瓶是银质的,上刻喜鹊登梅图案,大概是民国年间的,但是底部的颜色人为痕迹较重。 ”贾文熙告诉她说。

一位从东至县赶来的男子,兴冲冲拿出了厚厚的一本古币收藏册给专家鉴定,足有两百多枚。“这些都是仿制的,并不是真正的文物。”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宋海洋鉴定后说。

而随着活动的进行,众多藏品纷纷“现出原形”,珍珠微刻、北宋汝窑的瓷碗、5000多年历史的一块玉璜、清代嘉庆年间的紫砂壶……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宝贝经专家鉴定后都是赝品。

在现场记者发现,有些藏品虽是真品,但因为比较常见,也远远达不到收藏者的预期。外省赶来的梅先生带来的一只青花瓶,被鉴定为明代真品,但是却远非“珍品”。“这个瓶是成对出现的,普通人家用作嫁妆的。你只有一只,而且是民窑出的,不太值钱,能卖2000块钱就不错了。 ”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徐桃生告诉梅先生说。

“印象中只有一个小姑娘带来的翡翠镯子还不错,是清代的,可惜是断的。其他收藏者拿来的玉器,多为赝品。 ”贾文熙对记者说。

合肥邮币卡市场的杨老板也来到现场“淘宝”,但也“没有收获”。“一方面真品很少,另一方面大家对手头藏品估价太高,几笔生意都没谈成。”杨老板说。

直到当天下午,现场终于出现了“珍品”。一对老夫妇带着十几张字画来找专家鉴定。 “这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别人送给我的,收在家里很多年了,一直也没拿出来。 ”

故宫博物院书画研究部副主任孔晨把作品细细展开,一幅幅翻阅,认真瞧了好几分钟。 “这幅是近代大师胡爽庵的作品,目前价值还没被充分挖掘”,孔晨指着其中一幅对两位老人说,“未来升值空间很大,建议好好收藏。 ”

专家们在鉴定之时,还不忘向大家传授收藏经。“收藏陶瓷的,一定要从艺术价值来确定收藏目标,因为经济价值也是由其艺术价值决定的,并不是越老的东西就越好。”徐桃生说,“另外,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光想靠它发财”。

宋海洋也强调,民间收藏不能有投机心理。“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古玩的质地,不能想着撞大运,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掌握足够的知识,练就‘火眼金睛\’才行。 ”

本报记者 曹荣

新闻推荐

专家给出油菜科学施肥量

日前,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对长江流域冬油菜科学施肥给出了建议。长江流域冬油菜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氮磷钾肥用量普遍较低,养分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秸秆还田率低,硼...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