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竹海】泛舟立潮头——记天华镇马庙村创业能人朱端全

太湖周刊 2011-03-18 20:35 大字

行走在天华镇的大道小径上,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满山遍野的毛竹,即使是初春时节,依然苍翠欲滴、修直挺拔。远远望去,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恰似一片竹的海洋。“当初决定办毛竹加工厂,就是看到家门口有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日,记者来到该镇马庙村东冲组采访时,正赶上从外拉回满满一大卡车毛竹的马庙毛竹加工厂老板朱端全。

其实,朱端全早就与毛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办厂之前,他主要从事毛竹贩运,将本县的毛竹外销到桐城、舒城及合肥等地的毛竹加工厂。随着与加工厂的接触不断紧密,他对毛竹加工产业的行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朱端全有了办厂的念头:“与其给别人收购毛竹,不如自己也办个加工厂,况且家门口毛竹那么多,生产成本不会高到哪里去。”真要办厂,还得懂技术。为此,朱端全跑到有中国竹乡之称的浙江安吉,学习考察,并将适合家门口生产的技术都带回来。 2008年初,马庙毛竹加工厂正式成立。

在机器轰鸣的厂房里,记者看到朱端全的儿子朱洪波正在修理一台开片机,20余名工人正熟练地做着各自的事。经过选锯、撞机、开片、拉丝、消毒、烤干等加工程序后,一捆捆半成品如小丘般堆积在一块。据他妻子肖华介绍,工人主要是附近的留守妇女,也有从弥陀、牛镇等地来的。“现在家门口办了很多厂,一样打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比年年跑那么远出去打工强多了。”牛镇镇禅源村的潘凤姣一边拉丝一边说。

近年来,朱端全的毛竹加工生意越做越大。除自家的两辆货车每天不间断地调运毛竹外,还有近50人常年为他家贩运竹子,甚至东至县、英山县的毛竹也拉到了这里。“我想利用村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将厂搬到公路边,扩大加工规模,直接生产出成品,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朱端全谈到了自己的想法。

据该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詹益新介绍,村里准备对所有低产林进行改造,将毛竹片扩大到8000多亩,在此基础上,通过像朱端全这样的创业能人,大力发展毛竹深加工产业,带动百姓致富。 (本报记者陈开明)

新闻推荐

大龙山游记

□ 佘建民6月29日上午,我们东至县《张溪老街》写作组一行三人在土桥村采访写作素材,午饭后我和刘所决定借机来一次登山远足,绕道五丰洞,游历大龙山。这时尽管天色暗淡,细雨霏霏,加之...

东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