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二十年如一日——赵怀寿同志《我与残疾人事业20年》读后

江淮时报 2010-08-13 11:03 大字

[摘要]赵怀寿同志《我与残疾人事业20年》读后

今年春天,我拿到赵怀寿同志的《我与残疾人事业20年》(以下简称《20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几个月来,我一直将此书带在身边,经常翻阅,反复琢磨。我深深感到:《20年》不仅是我们这些正在做残疾人工作的同志应该阅读的“基本教材”,而且对一切关注残疾人事业,乃至一切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各界人士,都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珍贵回忆录。

2008年9月,赵怀老在卸任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省残基会)会长的“告别演说”中,在总结20年工作感受时,第一条就强调:只有提升对残疾人的亲和力,才能增强事业心,才能做好残疾人工作。赵怀老在20年中可以说逢人便讲、逢会必说: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是最可怜的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大家生活都好了,可全省300多万残疾人还普遍比较困难,有不少依然停留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居不避风雨的境地……赵怀老还多次引用古今中外的一些典型事例,教育残疾人工作者:尊重残疾人,爱护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赵怀老讲的“亲和力”,我想,就是对残疾人,对弱势群体的感情问题,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我们党立党为公,说到底,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谓也!

正是这种亲和力、事业心,赵怀老在“花甲”乃至“古稀”之后,仍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为残疾人事业东奔西走,八方呼号,大到省里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小到一家一户残疾人的“柴米油盐”保障,一桩桩、一件件,赵怀老都亲力亲为,务求落实。

正是这种亲和力、事业心,使赵怀老与全省残疾人共寒暖,同忧乐,从1992年春节开始,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冬雪,每年大年初二都下到县、区向残疾人拜年,并通过媒体给全省残疾人送去新春的祝福!

正是这种亲和力、事业心,使赵怀老在步履艰难的残疾人事业中义无反顾、一往如前,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在赵怀老直接坐镇省残联机关的几年中,无论是发展残疾人经济,鼓励残疾人就业,还是残疾人康复工作,安徽省在全国排位由二十多位很快跃居全国十多位,有些专项工作甚至走在全国前列!

稍微了解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历史的人,都不能不提到赵怀老,不能不佩服赵怀老。赵怀老是二十年代末出生,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他开始接触残疾人工作,已是“花甲”之后,因为组织的安排,因为同志们的信任,他将个人的健康、名利的得失都置之度外,为残疾人事业殚精竭虑、呕心呖血,奋斗了整整20年。

20年如一日! 20年风风雨雨,20年坎坎坷坷!对于这20年的功过是非,中共安徽省委原书记、省残基会荣誉会长卢荣景同志作了最恰当的评价:“作为安徽省残疾人事业的领导者和奠基人之一,怀寿同志表现出来的胸怀大局的品格、坚持真理的勇气、严谨务实的作风,不求名利的情怀,将会跟他创造出的丰硕成果一起,融入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整体历程”。

万事开头难!如何从这“开头难”局面中走出来,赵怀老的基本办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比如说,赵怀老主政全省残疾人工作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残疾人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在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残疾人工作要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赵怀老多次带领省残联机关干部,深入到全省16个地市、50多个县、市调查残联企业以及康复、劳动就业、特教工作,并与广大残疾人和基层残疾人事业工作者进行座谈,发现残疾人长期处于“五低”状况(受教育率低;就业率低;康复率低;婚姻率低;生活水平低)。在“五低”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问题。要解决经济问题,光靠政府救济和社会慈善是不行的。因为国家财力有限,社会慈善事业规模很小。因此,必须从内因着手把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使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都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平等、参与、共享”!

赵怀老通过调研,在分析了残疾人就业的六大障碍(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社会观念、维权不力)后,提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四个途径:一是“按比例就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按职工总人数的一定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达不到比例的,要缴纳一定数额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二是办集体福利事业,成批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三是发展特色经济就地安排。四是面向市场办个私企业。

当然,对这一残疾人重心工作也有不同认识,包括来自上边的一些不负责任的批评,可赵怀老有大量调研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有从实际出发的胆识和魄力。所以,赵怀老能在风风雨雨中“我行我素”:“如不就业,残疾人如何体现人生价值?!自己体现不出价值,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不创造价值,娶不到老婆,嫁不到老公,在家中是白吃饭的人,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怎么会有正确看法,怎么能够消除对残疾人的偏见? ”

安徽省人口众多,残疾人数量也大(占总人口的4.59%),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很重。特别是“老三康”(儿麻矫治、聋儿语训、白内障复明)还有年龄限制(如小儿麻痹症手术,必须在20岁以前进行;聋儿语训必须在10岁以前,以2—7岁为最佳时间)。因此,赵怀老在坐镇残联机关后,一一找副处以上同志谈话,找业务处室同省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商量:如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加快“老三康”步伐!在确定了目标、组织了队伍、安排好手术医院后,赵怀老又一一到各个点上去检查,不仅找当地负责人,还找医院院长,找手术医生,看望康复残疾人,了解手术效果。许多站立起来的儿麻患者,许多开口说话的聋哑儿童,许多重见光明的白内障患者激动高呼:感谢党!感谢政府!

赵怀老在担任省机械厅长和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期间,作风果断,办事认真在省直机关有口皆碑。我本人体会最深的是两件事:

一是1984年省直机关整党期间,我在工商口担任整党联络组副组长(组长是省委副书记苏羽同志),在检查工商口十来个厅局机关作风时,机械厅是标杆单位。主要原因是时任厅长、党组书记赵怀寿同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本人每天上班都提早10-15分钟到机关,打开水,搞卫生,上班铃一响,办公室大门洞开,接待来人,处理事务。下班铃响后,赵怀寿同志总是等事情处理告一段落了,才“打道回府”。厅长常年如此,大家也就不敢怠慢,长期下来就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作风。

二是1993年,我时任阜阳地委书记,赵怀老为地区残联领导班子人选找到地区负责入:“我这次到阜阳来,就是想把地区残联机构建起来。我下了决心,你们不把人选到位,我就不走”,赵怀老的认真“迫使”地委很快就做出了合乎要求的决定。正是赵怀老的这种敢抓敢管、当仁不让的作风,他坐镇省残联机关后不到一年,全省地、市、县级残联机构普遍建立,在全国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中走在了最前列。

赵怀老的执着最典型的事例,是体现在安徽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方案制订中。为1.5%比例(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应该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写进实施方案,在省政府常务会议已经讨论通过不写比例的紧急情况下,赵怀老找到时任省长傅锡寿同志,据理力争,申述再三,说服了傅锡寿同志,并以变通处理的办法——请各位副省长圈阅同意,将写进1.5%比例的方案报省人大常委会审定。为了赶在中央规定的时间前通过,在得知省人大常委会没有排进会议日程时,赵怀老为了找到时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同志,电话从合肥打到池州,打到东至县,打到官港乡,一直打到行政村,“非找到不可”,一直在电话机旁守到夜里凌晨一点多。孟富林同志也为赵老精神感动,挤下了原定日程中可以稍缓的事项,把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方案讨论排到了此次常委会上。赵怀老怕人大常委中讨论再出现岔子,专门从省残联机关抽出精干人员,列席人大常委会的分组讨论,说明写进1.5比例的重要性。几经周折,省人大常委会终于顺利讨论通过。 1.5比例写进实施方案不仅体现了安徽省贯彻实施残保法的力度,而且为整个安徽残疾人事业提供了一个长久的“福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社团岗位上,赵怀老作风依然是说到做到,干脆利落。比如2000年着手的“千元就业工程”,钱撒下去后到底用得怎么样?是不是符合“三主三辅”原则(以资助城镇残疾人为主,农村残疾人为辅;以资助新就业的残疾人为主,扩大规模的残疾人为辅;以资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主,以扶持其家庭成员为辅?赵怀老为了检查资金发放情况,常常是夏顶烈日,冬冒严寒,深入到山区,边寨,深入到残疾人家中,了解实情。有时为了抓到实情,还拒绝当地负责人陪同,按照地图标示,用车载GPS定位来寻找受益户。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赵怀老态度明朗,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弄虚作假的立即取消项目资金安排。

赵怀老说:“认真负责”这四个字是我一生的工作、生活准则。我不喜欢稀稀拉拉,那怕再小的事,不落实好,我也放心不下!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精神在赵老的20年奋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年》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大的是赵怀老对残疾人事业的深层思考和一些远见卓识的建议。

赵怀老从事残疾人事业整整20年。 20年中,赵怀老先是在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过问残联,1993年以后以省残联主席团主席身份坐镇残联机关具体组织指挥,后10年则是在省残联名誉主席、省残基会会长的岗位上开辟第二渠道,以民间社团身份为残疾人服务。 10年一线,10年二线,既有行政指挥、组织协调的一线体会,又有在社团岗位上的二线思考,加上赵老是一个认真读书,善于实践,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智者,真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所以,赵怀老20年中对残疾人事业的体验、感受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比如,他对省残联理事会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总结的“五不同”(性质不同,机构设置不同,经费来源不同,人员组成不同,服务方式不同)以及残基会的“四不要”(不要政府编制,不要财政拨款,不要政府安排办公场所,不要政府配备交通工具),是我们残基会,也应该是绝大多数社团组织奉行的方针。惟如此,社团组织才能真正独立,从而也才能真正承担起党和政府管不了的一些事务,才能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机构改革目标。

《20年》中,特别是第八部分“对残疾人事业的展望与思考”,更是对我们的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真知灼见,其中涉及到我们的分配制度、涉及到我们的税收政策、涉及到党和政府的管理模式、涉及到我们的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既有对现实时弊的尖锐针砭,更有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层思考,读后发人深省。

二十年如一日!与二十年前相比,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近七千万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也有了较大改进。中共十七大精神正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鲜明特色普照九州大地。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整个残疾人事业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青山在,人未老”!赵怀老20年为之奋斗的残疾人事业正如巍巍青山,常绿常青!我们也祝愿赵怀老“革命人永远年轻”!

(作者系省政协原副主席)

新闻推荐

农村自办宴席成监管盲区东至县政协呼吁重视农村宴席食品安全

东至县政协呼吁重视农村宴席食品安全

东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