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盛文鹏漫长的江堤湖堤上党旗飘扬广大干群正不分昼

池州日报 2010-07-19 00:56 大字

□ 记者盛文鹏

漫长的江堤、湖堤上,党旗飘扬,广大干群正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巡查、排涝、抢险第一线;在洪水退过的棉田里,受灾农民正在起沟、扶苗……7月17日,记者奔赴在遭遇长江和内湖双重防汛压力的东至县采访,亲身感受到当前防汛形势的压力,然而,更让记者感动的是,目前,该县广大干群正把这种压力转化为扎实做好防汛抗灾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千方百计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无穷动力。

指挥部里无闲人

东至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县和沿江渔业高效示范区。然而,今年连续不断的强降雨让全县农业损失严重。 

面对多年未遇的雨情、水情、灾情,东至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科学调度,在全县展开了一场防汛抗灾、生产自救的大决战。在县防指,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昨晚市防指调度会后,县防指接着召开调度会,传达王三运省长在东至指导防汛工作的指示精神,决定进一步做好水库、地质灾害点、沿江及升金湖周边圩口等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进一步做好灾民安置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稳定;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尽快修复各项受损基础设施。面对多变复杂的灾情,指挥部对超汛限水位的水库进行再调度,并派6个督查组抽查各水库水位调度落实情况;对重点千亩圩口和万亩圩口,上足防守人员,目前共投入民工2341人,其中,升金湖周边堤防投入民工1917人。

镇村干部上堤查险

随后,记者来到受灾严重的大渡口镇。除值班的几位干部外,镇里干部全部上了长江和升金湖堤防。在黄湓圩庆丰段,记者看到临时搭建的值班休息点里没有一个干部群众。大圩的西面,大面积汹涌的湖水,正在西南风的吹拂下,不断洗刷着堤坝,威胁着大堤的安全,现场的十几名民工正在不停地打桩,加固堤防;大堤的东面,有5名妇女正在清除杂草,不远处,不少群众正在棉田里施药除虫。

正在大堤上巡查的庆丰村委会主任钱奕照告诉记者:“我们村负责圩堤总长367米,昨天夜里分四班进行巡查。”他表示,圩堤防护工作责任重大。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以赴防汛抗洪救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排涝机组歇人不歇机

由于受强降雨和长江干流顶托,东至县内涝非常严重,及时排涝是一项艰巨任务。在东至北闸排灌站,记者看到,全部4台机组24小时开机运行,为降低圩区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排灌站负责人吴君山说,4台机组平均每小时排水68400立方米,当前最大的困难是,圩内浪渣垃圾太多,不仅影响排水,而且威胁到机组运行安全。近日镇里已安排民工300余人次,帮助清理浪渣杂物。

据了解,东至沿江、沿湖排涝站已全力开机排水,圩口内涝严重、排涝能力差的圩口,还调用了市里支援的排涝机械进行抢排,截至16日下午6时,累计开机2.44万台时,耗电321.69万度。

灾后恢复全面展开

沿途退水的田块,记者不时看到,有的农民朋友正在排涝减灾、清沟降渍,抢修水毁农田和工程设施;有的正在对尚能恢复生长的农作物查苗补苗、中耕培土,增施速效肥。在麻石桥村,几位农民正在讨论灾后绝收的田块如何补种改种,以及灾后病虫害的防治。

据了解,灾情发生后,东至县农委及时成立了粮油、棉花、蔬菜、植保、畜牧、农资整治等6个抗灾救灾工作技术指导组,深入各乡镇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并印发水稻、棉花、蔬菜、畜牧救灾技术意见等资料500余份下发各乡镇,指导农户做好水稻的洗苗保苗、旱作物的开沟排涝、受灾作物的叶面施肥、受灾作物的病虫防治等工作。

新闻推荐

记者潘世鹏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至日

本报讯(记者潘世鹏)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9月6日至8日,部分省人大代表就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士宽,省人大代表...

东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