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金立平肩膀挑水几十年远路行走不方便国家补

池州日报 2010-05-14 00:59 大字

本报讯(记者金立平)“肩膀挑水几十年,远路行走不方便。国家补助我投劳,集中供水引山泉。人人喝上卫生水,木桶扁担扔一边。”这是东至县龙泉镇何村一位村民写的一首山歌。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该村4000名村民喝上清洁的自来水,并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对储水塘进行了清淤除险加固,解决了3个组300亩良田的灌溉困难。

去年,东至县全面启动并积极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批复当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27个,竣工验收项目223个,共兑付财政奖补1528万元。全县村民筹资770万元,其中村民捐资60余万元,个人捐资最多的达3.5万元,村民义务投工投劳140万个工日。从新建村内水泥路、砂石路、桥涵到修建水渠、塘堰、提灌站,从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到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给广大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崭新变化。看到宽敞平整的砂石机耕路,香隅镇金鸡村第三村民组组长黄锦友动情地说:“过去这条田间机耕路坑洼不平,特别难走,却一直修不起来。现在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解决了以前单靠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今后收割庄稼再也不用肩挑背驮了!”

如何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东至县于去年年初即安排1000万元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并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广泛深入宣传的基础上,坚持阳光操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两块牌子三张照片”制度,即先立一块简易告示牌,标明项目名称、项目概况、施工单位、工程预算、资金来源、工程监督员、开工完工日期等内容;项目工程竣工后,再立一块固定标志牌,标明投资总额、筹资情况、财政奖补金额、竣工日期等内容;将项目实施前的原貌、施工现场、建成后新貌拍照留存,以直观反映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对农民筹劳作硬性要求,只是鼓励经济条件富裕的村民踊跃捐资,在家劳力农闲时义务出工,同时强化督查和考评,对违规乡镇和项目村亮“黄”、“红”牌,对评优乡镇和项目村进行表彰。“政府帮,农民干,‘一事一议\’议来好日子。”东至县官港镇村民施铁君用山歌赞道:“山茶花开高山崖,茶花飘香千万家。一事一议新机制,农村迎来大变化。财政奖补民为本,人人参与把家当。自己事情自己议,农民群众得实惠。”

新闻推荐

记者金立平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入驻世博会联合

本报讯(记者金立平)5月15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入驻世博会联合国馆暨中国茶展示区启动仪式在世博园联合国馆隆重举行。同时,拥有5000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茶界第一次在世博会上诞生了《共同宣言》。...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