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 “诗人”已去 琴音不绝

成都商报 2020-12-30 02:06 大字

当地时间28日,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从小对音乐感受力特别强,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后来定居英国伦敦。1955年,他获得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佳演奏奖,是东方人首次在这项赛事中获奖。此后,傅聪驰骋于五大洲的音乐舞台,被誉为“钢琴诗人”,为钢琴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肖邦,是最真挚、最诗意、最纯洁动人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民铎评价说。肖邦是傅聪最重要的标签,但他的艺术成就绝不仅限于肖邦。英国媒体曾这样盛赞傅聪:“他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他同时还不断研究贝多芬、德彪西、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手稿,从而对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更有切实的认识。

大多数中国人认识傅聪,应该是从《傅雷家书》开始。傅聪音乐上的成就,一方面源于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另一方面也与良好的家风家教分不开。傅聪早年留学时代与父亲的往来书信被编辑为《傅雷家书》出版。书中不仅有温暖的亲情,还有父母对子女精神、人格成长上的循循善诱与悉心关怀,谈及诸多做人的原则、艺术的修养等,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做人第一”是傅雷对傅聪教育的基本原则,“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得益于中国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傅聪还常常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西方音乐。他曾说,贾宝玉加孙悟空,就是莫扎特。“莫扎特的音乐是那么地亲切,那么地平易近人,可是它里头有无限的想象,充满了诗意。所以我说莫扎特是‘中国的’,他跟中国人的文化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中国人应该比任何民族更懂得莫扎特!”1980年代后,傅聪常常回国演出和讲学。

斯人已去,但傅聪先生认真、殷勤的态度和精神,以及不朽的演奏都将永存。就像李云迪在表示追思时所讲:“古典音乐是永恒的,因为有一代代的音乐家们,才得以令它延续。而那些离开了我们的大师们,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宝贵的声音,成为了永恒的一部分。”

他和父亲的通信集

《傅雷家书》影响了一代人

傅聪的父亲是著名翻译家傅雷,他和父亲的通信集《傅雷家书》影响了一代人。《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聪曾经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提到:中国人诗词中含蓄的、浪漫的家国情怀像极了肖邦的内心。也许从小浸染在诗词歌赋之下的傅聪,将琴谱中的音变成了最美、最贴于作曲家内心的画面。

傅聪曾三次来蓉举办钢琴音乐会

他为成都献上“纯净”的音乐

傅聪和成都颇有渊源,曾在2002年,2007年,2010年三次来到成都举办钢琴音乐会。在记者的记忆中,性情耿直、不喜应酬的傅聪虽然极少与听众直接交流,但他通过出神入化的琴声,加上工作人员的严格防范,杜绝了演奏会上的拍照、手机铃声、窃窃私语,成功地上演了分外“纯净”的“绿色音乐会”。

“我不敢妄称自己为大师”

对于年轻一辈的钢琴家,傅聪曾告诉记者,“技巧和天分高的很多,包括郎朗,还有李云迪,都非常好。但一个演奏家若能被称作大师,必须要有琴声之外的许多东西,比如文化底蕴,还有人格魅力。我不敢妄称自己为大师,但我会看重那些对音乐保持纯真饥渴的人。”

2007年11月25日,傅聪在锦城艺术宫举行了一场钢琴独奏会。然而在演出前两天,他抵达成都双流机场下飞机时,不慎摔了一跤,扭到了腰。

傅聪曾说,“如果是在练琴的话,我就不会觉得累——如果练得顺手,一口气弹上10个小时也有精神。”从17岁才开始真正接触钢琴的傅聪,一直遗憾自己错过了打下演奏基础的最好年龄——童年,“所以我才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练琴。但近年来我练琴的时间越来越多,却不是因为技巧需要,而是我内心深处对音乐的饥渴与日俱增。音乐世界是如此浩瀚,我活上100次也学不完、体会不够。”

也许正是这份纯净的心态,让当时已年过七旬的傅聪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午餐时,老人不仅美美享用了各式川菜,还吃下了一大碗担担面。饭后,他又点起烟斗,并对记者解释:“我不常抽烟,一般都在饭后,一天也就两次。”稍事休息后,傅聪直接去了一家琴行练琴,因为他专用的那架价值两百多万的雅马哈钢琴还在运往成都的路上。“这架钢琴跟我已经好几年了,不论到哪里演出都有专车运过去。因为我很挑剔,所以连调音师都是专用的。”

“我是音乐的奴隶”

1950年代末,傅聪开始长居英国伦敦,1979年首次回国。虽然人们最早把他称为“中国的肖邦”,傅聪曾说,贾宝玉加孙悟空,就是莫扎特:一来,莫扎特是赤子之心,他的音乐里有一种博爱,有一种大慈大悲,这一点和贾宝玉是一样的;二来,他千变万化,你给莫扎特一个主题,他就能编,要怎么编就怎么编,而且马上就编,这个本领就是孙悟空的本领了!而且他非常俏皮,他的幽默充满了温柔,有一种童真。

“莫扎特的音乐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平易近人,可是它里头有无限的想象,充满了诗意。所以我说莫扎特是‘中国的’,他跟中国人的文化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中国人应该比任何民族更懂得莫札特!”

然而,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肖邦。从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都在他擅演的范畴。

“我没有说不爱肖邦,但我是音乐的奴隶,我希望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肖邦这一个瑰宝,我还想做得更多。”傅聪说,“作曲家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独创的个性;而对于演奏家来说,他们在弹奏作曲家的作品时,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灵魂,去把很多很多音乐家的灵魂再现出来。”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综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央视新闻

新闻推荐

东线西线牵手成为“一线” 双流区彭镇一盘棋深化社区发展治理

走进吴家染坊,重温200年前老染坊的记忆修复重建的吴家染坊记忆体验馆扎染师在布料上熟练地涂抹“糨糊”编者按减量与提质...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