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在探索中前行
犍为县双溪乡柳溪村社区风貌。本报记者 刘佳 摄
蒲江县庙峰村社区。资料图片
如何提高聚居点入住率?如何完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 刘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农村社区目前的建设试点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工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副处长曹伟透露,从2007年开始,省民政厅按照国家民政部的相关要求,扎实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使许多村民走出老宅子,住进农村新社区。那么,这些农村社区是如何鼓励农户入住,提高入住率?又如何强化社区管理,让农户住得舒心?在建设进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哪些困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随机走访了蒲江、犍为两个农村社区点。
外出务工人员多如何提高社区入住率
?
采访样本
犍为县双溪乡柳溪村社区
现状:生活条件好了,下楼就能干农活
“上楼是居民,下楼是农民。”这是四川省目前大部分入住农村社区的农户的真实生活写照。
杨超是犍为县双溪乡柳溪村一组村民,平时很关注当前村里的变化,如今他感到最高兴的,就是村民都搬进了独门独院的农村社区,他自己也搬进了14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现在的社区很好,大家生活都变好了,基本看不到脏乱差。交通也方便,家家户户都有电瓶车,去干活骑电瓶车几分钟就到了。最满意的,还是下楼就能干农活,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杨超乐呵呵地说。
像杨超这样的农户,在柳溪村社区还有不少。记者看到,这里的每户独栋民居,既融合了徽派建筑风格,又结合了本地农家院落的特点,门前的菜园种上了芋头、辣椒和四季豆等,有的小院还有了专门的车库。社区使用的是太阳能节能灯,排水方面实现了雨污分离,社区旁边还建有污水处理站,社区里的农家乐才刚起步,听说以后还要建日间照料中心和敬老院。
犍为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近年来村民日益强烈的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村“两委”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引导群众以自治方式建设新农村聚居点,打造农村社区,形成了适度聚居、配套完善、惠民便民的特色新居。目前,新居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155套住房全部交付使用。
问题:配套还不齐,入住率还不高
双溪乡柳溪村村支书聂云介绍,为了建好住房,乡里整合了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建设农村社区的初衷是引导村民自建住房,集中居住。农户拆除自建房复耕,每户直接补贴1万元作为房价优惠。另外,农村社区还享有便利的居住条件,配套有幼儿园、卫生院、邮政储蓄所等。
建设农村社区前,要征求老百姓意见,有意愿改变居住环境的村民就先登记。在这个环节结束后,农户自主选择户型,有205平方米、160平方米、140平方米、120平方米的户型可供选择。通过集资修房,目前一共修建了155户,建好后准备入住的有45户 (包括装修好的、已入住的26户),争取下半年入住率90%。
“管网、光纤、自来水等都不需要交入户费,农户不用一分钱就可以直接入住。农村社区带来的生活变化也很大,居住起来舒适,设施齐全,医疗和教育也比较方便。”聂云说。
但犍为县双溪乡党委书记王苇也指出,目前这个社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燃气、供电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新居建起来,如何依托商贸服务和旅游,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这些问题还需要再考虑,“当然,对于犍为双溪乡柳溪村的农村社区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入住率。”
解决:提升入住率,因地制宜是良方
对于入住率提升的问题,犍为县双溪乡柳溪村有这几个解决方式:比如产业带动,返乡务工,学区房带动等。
以产业带动为例,柳溪村建起了茉莉花繁育基地,引进公司流转村民小组的土地发展茉莉花产业。基地农户学习了种植技术和管护技术后,逐步将产业做大了,市场收益很高,旺产期一亩收益7000—8000元,有了产业,农村社区就能留住居民。
如今居住在社区的不少农民,都不再种庄稼了,他们将土地流转给别人耕种,自己则在距离农村社区较近的城区打工。另一方面,由于现在交通方便,村村通路,电瓶车、小汽车都比较多,加上农村社区的房价生活,所以也吸引了一批返乡民工入住。柳溪社区的户主李波就来自双溪乡牛岭村七组,他老婆潘小春是贵州人,李波在附近城区打工,他主要看中的,就是农村社区交通的便利、价格也较城区便宜。“牛岭村老家的房子坏了,外面城区的房子买不起,这里价格适中,所以选择这里。”现在潘小春全职在家照顾小孩,家里的地流转了出去,她闲暇时就在农家院落里种点蔬菜。
另外,“学区房”也起了苗头。在双溪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易娟介绍,幼儿园去年9月份开始招生,上学期有85个学生,这期145个学生,有的家长为了方便就在附近购买了房子。
社区管理较粗放如何让农户住得舒心
?
采访样本
蒲江县庙峰村社区
现状:入住率高,网格化管理成亮点
记者在蒲江县等地采访时,发现当地的农村社区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建设资金来源多样,除了农户自筹资金外,还有通过土地整治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项目带来的资金。
蒲江县庙峰村村支书刘光益介绍,目前全村1828人,入住农村社区的有1100人,是2010年集中安置的,“入住4年来,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而社区发展的亮点就是网格化管理。”
庙峰全村有16个生产小组,按组分成16个小网格,各生产队队长任网格员。整个庙峰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是由庙峰村妇女主任陈小芹在负责。陈小芹介绍,一般居住在农村的网格员,是直接向社区报告当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而社区网格员则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上报日常信息,这样村主任就可以实现全面监管了。
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有难度
作为庙峰村社区的负责人之一,刘光益最近感到很头疼:“社区很狭长,管理起来有难度,特别是防盗等方面,因为农户白天干活,夜间比较疲劳,失窃被盗等事件基本发生在夜间,我们计划增加一些安保设施、围栏、安保人员等,社区已经有13个监控头,但还不够,至少还需要增加10—20个监控头。”
“小区管理粗放、散乱,社区没得围墙,确实带来很大的麻烦。”陈小芹也这样说道。
刘光益还反映,目前小区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需要绿化的面积比较大,由于欠缺经费,社区绿化基本上没有开展。
“人手也不够,比如在小区推进网格化管理,目前社区网格员只有一个,而且是兼任的,人手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及时反应问题,以及赶赴现场解决问题。”刘光益说。
解决:绿化及管护,可尝试引进业主
社区的绿化带较多,但因为资金人手等原因,无法开展绿化,对此刘光益介绍说:“我自己也有几亩桂花树,但是后来发现栽树的费用比买树的费用更高,所以就打消了用自己的树栽种绿化面积的想法。”目前,刘光益正尝试着通过“寄托养绿”来解决社区绿化以及人手不够的问题:“可以请做苗木的老板,由村上提供场地,供他在村上栽树。”
刘光益介绍,小区有近150亩的绿化面积,目前还有80多亩没有种植任何植株,这些绿化面积零散分布在整个小区建筑群。“如果单独让村上负责绿化,需要10—20万元;如果交给苗木老板种,我们就不出钱了,他直接通过在绿化上种植苗木。种植苗木的老板有销售的渠道,能够销掉种植好的树木赚钱,我们则能享受绿化带来的社区风貌改造、环境的提升,双方都受益。而且这种引进业主的做法,也可以在社区建设的其他方面进行尝试和推广。”刘光益说。
专家建议
借鉴经验 因地制宜
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怎样更好地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副处长曹伟。
曹伟介绍,中央的《意见》已下发到省民政厅,目前省厅正在组织参观调研,摸准、检查基层的情况。全省落实《意见》的相关文件还未出台,正在起草中。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找准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定位。“社区是在一定区域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但对于这一概念,干部和群众都还有些茫然。”曹伟说,“其次,缺少政府资金投入,以后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来做。第三,干部素质的培养、村干部的培训等开展得还不够。”
“结合中央文件,从省级层面看,引导农村社区建设的方向是:人口居民集中,靠近乡镇,干群积极性高,有一定的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水电、光纤等齐全,入住率高等等。总之,要留住人,关键是产业。”曹伟说。
“另外,《意见》中,‘分类指导\’是个亮点,结合本省实际,经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农村社区建设思路不一定相同,要借鉴经验、因地制宜。”曹伟说。
新闻推荐
竹笋加工生产线。□本报记者吴平四川竹林面积17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但竹产品食用开发滞后于竹编、竹胶合板、竹浆造纸等产业,丰富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日前,在四川林业产业现场会上,省林科院竹类专家...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