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加工 能否撑起林农钱袋子
竹笋加工生产线。
□本报记者 吴平
四川竹林面积17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但竹产品食用开发滞后于竹编、竹胶合板、竹浆造纸等产业,丰富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日前,在四川林业产业现场会上,省林科院竹类专家孙鹏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竹子品种都可以竹、笋两用,如果能在食用笋上多做文章,实现多种经营,将为林农增收提供又一有力的致富渠道。
调查
单一鲜销 难闯市场
“沐川以苦竹居多,以前村民打下来笋子只有靠贩子来收,笋子采摘期很短很集中,只在每年四五月份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采摘下来后,常温只能保存四五天,难以长途运输。”沐川县沐溪镇林业站长龙小华介绍,沐川有一些加工作坊生产罐头笋以及烫火锅用的笋片,市场销路还不错,但是因为其加工规模小,对原料的消化有限。由于上述原因,鲜笋销售价低、商贩少,村民看到没销路就不怎么管理。而四川的丛生竹很讲究“爷孙不见面”,如果老竹子不及时砍伐,就会导致竹林越发退化,笋子发不出来。
长期以来,卖竹材给造纸厂是沐川林农的一项重要收入。但随着纸厂受国外木浆板冲击和国内市场下行的双重压力,林农卖竹材的效益越来越差。“超过两公里的运输距离,刨去人工、运输成本后,就赚不到钱了。”沐川县政研室主任罗绍刚说,如何引导竹农在竹笋上多元化经营增收,变得尤其急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乐山市竹类专家就进行苦竹丰产栽培技术的课题攻关。可惜的是,仅注重了技术研究,未能上升到产业。”孙鹏介绍,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后,在四川丘陵、低海拔地区大量种植了广东优势品种麻竹。在广东,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麻竹笋的发酵笋干,并且出口远销;但在四川,因其口味不符合川人饮食习惯等原因,久久没有形成产业,并且由于麻竹纤维素不高,虽然亩产很高,却也难以用作竹材。
出路
速冻加工 多种经营
2012年,沐川县引进一家公司在当地兴建集果蔬加工、冷储、配销等为一体的生产线。“速冻技术本身很有优势。我们的生产线,这头带着壳的毛笋进,两小时后,那头裹着一层薄冰的速冻笋成品就出来了,在零下18℃保存,可供常年销售。解冻后既可进入餐饮店、家庭直接食用,也能作为原料再加工,口感跟新鲜竹笋相差无几。不用任何添加剂,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保持得也很好,更符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期待。”该公司经理张丽介绍,生产线扩建完成后,每年将需要竹笋上千吨,以每斤2元的保底价计算,将帮助林农每年实现增收400万元。
但沐川长期以来以竹材为主,忽视了食用竹笋基地的建设,原材料能供给上吗?“与龙头企业兴建厂房同期进行的,还有沐川县退耕还林后续的竹林丰产培育工程。我们用活每亩补助的52元,狠抓科学管理,水肥都跟上,还用地膜覆盖保温,苦笋能够提前半个月上市,亩产在大年达到2000斤,小年也有千八百斤。别小看这半个月,苦竹笋能卖到15元/斤—20元/斤,而到大量上市时就只卖到2元/斤。”龙小华说。
通过丰产工程,林农在竹笋鲜销上能赚一笔钱,更愿意花力气、时间搞好竹林管理。2016年,沐川将再进行1300亩的慈竹丰产培育,为企业生产加工保证原材料。3000亩竹林连续两年的丰产培育,加之沐川较好的资源基础,使得原料笋的质量、数量都有保障。
“我们在川内已形成了销售网络,并打算进军北上广等地。同时还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目前已基本办妥相关资质手续。”张丽介绍,从全国来看,速冻鲜竹笋市场还远未饱和,公司虽然实现了全冷链运输,但运力仍然不够,有待社会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才有可能降低公司成本,让速冻竹笋更好地进入市场。
声音
食用笋潜力待挖掘
“宜宾的食用笋产量在全省算最高的,不仅在南溪区有龙头企业,在长宁县双河镇也有了十多家中小型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一个集群。”宜宾林科院院长贾庭彬介绍,此外富顺县也有省级龙头企业,都江堰高凤笋用竹专合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尤其蒲江县甘溪镇依托雷竹基地,举办竹笋采摘节,实现了一三产业联动,更加丰富了业态,这是未来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不过,相对于泸州、乐山、内江、自贡等川南丰富的竹林资源和广阔的绿色森林食品市场,上述覆盖依然不够,食用笋的产业潜力还有待挖掘。“从农民动员到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政府在关键发展期应给予一定扶持,原料基地、加工生产、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哪个环节不解决好,都会影响其生存发展。”贾庭彬说,有了好的创业环境,竹笋才能真正撑起林农的钱袋子。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德昌黑龙潭本报记者袁蕾碧峰峡风光据本报资料对于自驾爱好者来说,一些喜爱的地方会去好几次,因为不同的季节将会有不同的风景,五月注定是出游的季节,西来古镇的幽静、石象湖的郁金香、...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