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统筹 把乡愁留在农村 产业统筹 让农民增收致富

四川日报 2014-09-18 12:11 大字

统筹城乡成都新实践(二)

统筹城乡,广袤农村是主战场。如何为生长了千百年的传统农村换上合身靓装?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后,如何补上产业发展这一重要“短板”?

打破“重城轻乡”,在全国率先为乡镇配备乡村规划师,实现规划管理职能全覆盖;成片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坚持“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思路,加快构建“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这些,都是成都在问题面前的有力回应。

□蒋君芳图片由成都市统筹委提供

新村建设的成都考量

“城镇化进程并不是城进乡退的抉择,而是城乡一体化的呈现,新农村建设,不是拆掉木头青砖老院子,盖起钢筋水泥新房子,也不是掀翻石板路,修筑水泥路。”据成都市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坚持业态、生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顺应自然、注重历史文脉,保留农村与城市的功能性差别,因地制宜地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情感有承载依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该如何建新村?成都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打造新农村综合体。

在成都的构想中,新农村综合体,是以一定的聚合空间为基础,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在一起,形成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功能完善、城乡融合、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近年来,成都遵循“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在城镇规划区外,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创新了“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探索创新了新农村综合体投融资方式和管理服务方式。截至目前,全市“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已建成54个,在建55个。

下一步,成都将全面推开“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并在今年新启动的新农村综合体中,确定20个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点位作为市级示范点,成片成带推进。相关市级部门将充分整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林盘整治、新村建设等专项资金和政策,向“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倾斜,并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形成推进合力。

揭开美丽新村“头纱”

新农村综合体应该是什么模样?成都为它量身设计了靓装。

体现田园风貌:利用原有的林盘、农田、水系等资源,尊重乡村自然肌理,规划建设新居组团,形成“院在田中、院田相连”的川西田园风光,彰显生态田园新村风貌。

体现新村风格:注重川西民居、民俗的保护与传承,采取小规模、组团式、院落式布局,保持农村特色,展现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现代川西民居村落。

体现现代生活:注重功能集成配套,同步规划实施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10分钟生产生活圈”,既方便生产,又方便生活,提高农民现代生活品质。

方便农民生产:突出新村建设与产业布局相融合,统筹兼顾农民生产半径,同步推进产业连片规模发展和一三互动项目建设,形成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格局。

省级贫困村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将“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作为扶贫开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该村306户农民自愿将464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折资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成都农商银行抵押贷款5500万元,用于修建3个组团总面积达16.9万平方米的“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同时,推进产业和新村的良性互动,启动建设了“五星”品牌有机大米、有机草莓等高端种养业,打造桤木河生态湿地公园,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460元,同比增长76%。

作为统筹城乡的经验办法,“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理念还被灵活运用到了邛崃受灾乡镇的重建中。

在高何镇毛河村寇家湾安置点,房屋建设突出了川西民居特色,依山就势,保留传统院落,采取“半围合”、“组团式”组合模式形成“大聚落”,有效融合小青瓦、雕花窗、灰墙砖、白墙壁等建筑元素,并错落布局,与周边自然风光等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院落式村寨,让群众记得住乡愁,同时水、电、气、视、讯全面配套。

在产业发展上,安置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0亩,通过引进企业流转土地、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粮经复合型农业和观光农业,并依托良好的农业大地景观和旅居一体的住房条件,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山水田园寇家湾”,实现一三产业互动、产村相融发展。

换种经营方式更精彩

因农业职业经理人这特殊的身份,家住崇州市的村民王志全在各大媒体上露过面。而他的“出名”与一个新名词——“农业共营制”有关。该名词,是新时期下,成都推进产业统筹,构建三产融合规模经营产业体系的产物之一。

为改变传统农业低产出现状,成都选择了“规模经营”的道路。为此,成都分区域推行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农业共营制”、“生产全托管、服务大包干”、“大园区+小农场”等经营模式,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54.1%。

在崇州,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愈显紧迫。问题倒逼下,“农业共营制”顺应而生。该市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资入股,通过工商注册登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按照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对入社的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粮食产量。

而对青白江区福洪乡的杏果种植农户和农业企业来说,一种农业经营机制创新也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杏果种植方式。

2012年,乡上引进了杏果种植行业知名企业,果农或农业企业可选择将杏树果园全权委托给公司生产管理的“收益型全托管”,也可选择将果树生产管理中的技术服务委托给公司完成的“服务型全托管”,然后按协议约定与公司进行分红,建立起“农业职业经理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家庭分散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推动了福洪杏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目前福洪乡流转土地种植杏果面积已达15000余亩,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杏生产基地,福洪杏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在三产互动上做足文章

近年来,成都农村产业形态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多种形式正在让农村产业体系变得愈加“丰满”。

位于蒲江县的成佳镇就在做着这样的尝试和努力。这个小镇上,茶叶是最大的特色,享有“中国绿茶之乡”美誉。而成佳镇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在这片“茶叶”上徐徐展开:

做优茶园基地,成功建成了国家级茶叶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2.2万亩,辐射带动蒲江发展绿茶园18万亩;做强茶叶加工,积极打造川西南茶叶产业加工中心,目前成佳镇已建成茶叶加工企业8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做响茶文化,深度挖掘“茶马古道”等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茶文化风情打造,建成了“同心亭”嘉竹茶文化园、“茶马古道”古迹保护游览等一批体现茶文化内涵的旅游景观地和风情标志建筑。

彭州市濛阳镇的产业文章,则是以蔬菜为主线。

不满足于蔬菜种植基地,濛阳镇早就做起了蔬菜加工文章,建起了中国西部(国际)农副产品标准化加工产业园。通过该产业园成功实现了一产到二产的转变,从而让濛阳镇从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几千元的小场镇发展成人均收入达到11300多元的好口岸。

不断延伸产业内涵,濛阳镇盯住了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以开展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为契机,由清卓村、佛踏村农户组建农业资源专业合作社与企业实行股份合作,集成打造蔬菜标准化生产、田间采摘、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3000亩北岛农庄综合生态农业观光园,用第三产业来带动农业。据了解,通过产业联动发展,每年将为当地农民带来2000万元左右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实现农民亩均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蒲江县启动文化地标建设

本报讯(记者黄泽君)12月19日,记者从蒲江县获悉,目前,蒲江县完成了全县文化地标历史文化资料文本整理工作,编制了《蒲江县文化地标保护名录》和《蒲江县文化地标策划设计方案》,并将全面启动文化地标建设...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