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夯实底部基础 防止三个“空心化”

四川日报 2013-09-10 15:07 大字

县委书记培训期间,多地“一把手”谈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体会——

□本报记者 周前进

9月8日,为期五天的县委书记培训班结束。五天中,从“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到多点多极支撑,无不落脚到发展县域经济。学习讨论中,县委书记们认为,夯实底部基础,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应该着力避免新城、产业、农村三个“空心化”。

热衷建新城谨防无人气

金川县委书记张海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一项数据非常敏感,“我看人民日报报道说,一个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规划了55个新城,144个地级城市要建200个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有67个要建新城。”

张海清认为这一现象值得警惕。他认为,县级城市和地级城市不同,地级城市在一定阶段内,人口会越来越多,但县城人口则不一定。“现在有些地方被称作‘鬼城\’,晚上不见人影,属于典型的政绩工程,浪费财力。”他认为,四川省一些地方也在大力建新城,对此必须提高警惕。“建不建新城,什么时候建新城,应该综合考虑本地实际和发展阶段。”安岳县委书记许志勋也有这样的担忧。他认为,新城项目不能想当然,要对当地城镇化进程和今后有可能在全市、全省扮演的角色有一个科学研判,然后再去科学制定城镇规划,把基础设施配套好,把商业做好,而不是一窝蜂上新城项目,“另外还要对老县城进行改造,不能喜新厌旧。”

注重发展工业防止产业空心化

多位县委书记认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应注重发展工业。但广元市利州区委书记赵文峤却格外关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他说,因制造业大量转移,使物质生产地位下降,造成服务业比重过大,由此引发的问题不少,不少城市由此失去支撑。因主导产业汽车业萎缩、转移等导致城市破产的底特律,就是一个提醒。

赵文峤认为,这一概念用在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同样合适。“一个地区如果一二产业还没发展好,就片面追求发展第三产业,背离了经济发展的规律。”赵文峤认为,工业化一头连着城镇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还连着信息化,如果忽视第二产业,就会导致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四化”同步, 也不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地区发展活力。

蒲江县委书记刘兵也表示,四川省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业化水平偏低。2012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45.6%,“因此,对于大多数县来讲,加快发展工业尤为迫切,而不是一个小县城都提出建成金融中心。”他建议各地找准比较优势,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同步实现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真正实现产城一体。

“知识农民”流失 农村警惕“空心化”

有县委书记认为,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后,一方面面临融入城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农村空心化:一是农村“知识农民”越来越少,使农业现代化面临技术推广难题;二是人口少,战线拉长,村庄公共配套差,村庄缺乏活力。

一位偏远地区的县委书记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边远农村特别严重。他所在的县有20多万人,城镇人口只有几万,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就有5万多。“虽然带来了务工收入、改善了生活,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农田耕作缺乏劳力,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村发展普遍不足,形成‘恶性循环\’。”这位书记说,当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短期内难以见效,“原因是,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种地很难赚到钱。”

张海清对此持同样看法,他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还得要由主管部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改建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标准化,让农民回家能住上好房子、享受好服务,多赚票子,“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回来,把农业搞好,把农村发展好。”

新闻推荐

蒲江首个社区健康小屋建成

本报讯(李雪记者黄泽君)9月24日,记者从成都市蒲江县获悉,该县首个社区健康小屋已于近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旨在方便群众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效防控慢性病,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康小屋是今年蒲江县推...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