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博物馆 镇馆之宝是个泡菜坛
■天府早报记者吴忧见习记者李天琪实习生朱丹摄影方炜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如果你看够了“高大上”的严肃博物馆,天府早报记者带你走进成都川菜博物馆看看。
在成都川菜博物馆,一个泡菜坛子就成了镇馆之宝。这个全国首个以单一菜系为主题的博物馆,陈列着不少老四川、老成都的宝贝。泡菜、火锅……你知道这些美食都是怎么来的吗?快走进这个舌尖上的博物馆,品味一番川菜的别样美味。
川菜·起源
泡菜:有文史记载的达1400多年
“这个清代的青花四开光山水人物泡菜坛子,代表了四川泡菜登峰造极的一刻。”成都川菜博物馆副馆长张辉强说,“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泡菜坛子,但这个坛子是官窑。用官窑的瓷器做泡菜坛子,说明当时泡菜已经不是普通百姓的专利,已经成为一道主流的小菜了。”
张辉强说,四川泡菜的真正起源还未考据清楚,不过有文史记载的就有1400多年,“如果真要追溯,早在两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坛子装菜,用水密封,这也可以算作泡菜了。”张辉强介绍,四川泡菜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泡制方法和种类,“四川泡菜可以说是无所不泡,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可以做成泡菜!”
火锅:清末民初进入寻常百姓家
火锅也是深深根植于川菜文化土壤的又一硕果,火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现在的火锅代表着一种饮食类别,而最早的火锅是指食物从一个器皿到一个器皿中加热的烹调方式。
张辉强说,火锅是渔民为了驱寒祛湿而发明的一种食物烹饪方法,随后越来越讲究。从博物馆里收藏的“锅们”,可以看出来当时人们制作火锅的器皿非常丰富,有耐热的瓷器、传热快的铜器以及保温好的石器等。
张辉强说,在清代,火锅是官宦人家聚会宴客的一道好菜。清末民初,火锅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但只限于一家人在家吃。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都才渐渐有了专门的火锅店。如今,在传统火锅的基础上已经演变出了串串、冷锅、连锅汤等不同分支的体系,逐渐变得丰富和多样。
川菜·故事
李劼人宴客不奢侈
著名四川作家李劼人是出了名的“吃货”,曾开了一家“小雅菜馆”。在川菜博物馆,有一封李劼人的亲笔信函,这封信在1959年寄给了作家沙汀,李先生邀请沙汀到当时的名店芙蓉餐厅就餐。“四个七寸盘:熏鱼、夫妻肺片、烩黄喉加舌掌、叉烧搬指;七大菜一汤:干烧大杂烩、锅贴高笋片、宫保腰块、清汤玻肚(加菠菜面水饺)、红油豆腐鲫鱼、香酥鸭、甜烧白、海带韭菜酸辣汤;外萝卜饼二十个,重用萝卜。”这是李劼人在信函当中特意附上的菜谱。“我们现在把这叫做君子之交宴,就是因为虽然是高级餐厅,但是一点不奢侈。”张辉强说。
■名川菜点击
宫保鸡丁:在四川担任总督的丁宝桢,每遇宴客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很受客人欢迎。因其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后因丁宝桢官封太子,一般称为宫保,“宫保鸡丁”的名字也就慢慢被人们传开。
麻婆豆腐:清朝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姓店主之妻刘氏经常为来往的脚夫制作豆腐,其做的豆腐色香味俱全,因其面部有麻点,所以大家都把她制作的豆腐叫做“陈麻婆豆腐”。
成都川菜博物馆
位于郫县古城镇,占地约40亩,投资近亿元,藏品数千件,是国家3A级景区。博物馆内分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等。
新闻推荐
■钟良天府早报记者丁宁“盛世建设换新颜,全镇乡亲聚一堂,感谢政府来重视,团结山歌天下传……”府河源头郫县团结镇滨河公园广场人头攒动,歌声阵阵,这就是团结镇为群众举办的“府河放歌”暨“三下乡...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