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产村相融 推动新村建设
□本版撰文 龙伟
[数字]
上半年成都4000万人次乡村游
2013年成都市建设新农村综合体398个,其中新启动建设175个,完善提升223个;新启动聚居型林盘保护整治利用项目50个,年内建成50个。
目前,全市共有星级农家乐167家,星级乡村酒店96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5个,旅游特色村80个,市乡村旅游度假区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2013年1-6月,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4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约65亿元。
翠绿的林盘掩映着漂亮的新村,成片的有机蔬菜基地带富了村民……新村建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在成都大地上,产村相融、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随处可见。
近年来,成都市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坚持“产城联动、产村相融”的理念,以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科学规划 统筹推进
科学规划是前提。按照“全域成都”总体规划的要求,成都市把“宜业宜居”作为根本取向,遵循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四性原则”,注重业态、生态、文态和形态“四态融合”,统筹规划城镇和农村建设,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城乡规划体系,并创新在乡镇配置乡村规划师,市、县、乡、村四级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成都市集成有关政策、资源、资金、项目,统筹投向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第一轮完成建设的新农村示范片已覆盖全市近48%的村(社区)和50%以上的农户,形成了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全面发展的格局。
连片发展“软”“硬”结合
大邑县兰田社区新任支部书记张强告诉我们,兰田社区规模流转土地已达2000余亩,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种植加工、千亩葡萄园、蔬菜规模种植为主的多种经营模式,解决了附近8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10个十万亩产村相融示范基地,“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和5个省级、9个市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进行重点打造,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全域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在成都,无论示范基地,还是示范带,都把新型社区、乡村道路、水利渠系等“硬件建设”和种养大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等“软件建设”有机融合起来,通过政策、科技、项目、资金集成配套叠加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新农村建设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亮点。
创新机制 充满活力
新村发展必须依靠产业支撑。瞄准产业高端,成都市致力于发展高效农业和都市农业,推广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以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以解决“谁来种粮、谁来种田、谁来带头、谁来服务”等问题。
此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和“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经营模式的深入推行,进一步夯实了新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全市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44个、示范基地219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4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418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80%。今年1-6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8382元,同比增长15%。
多管齐下 齐头并进
如今的郫县农科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村口都会停满车子,很多城里人来这里的“农家乐”休闲度假。
成都市四周遍布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它们已融入成都的文化生活:锦江区幸福梅林的花卉、龙泉驿书房村的花果观赏、青城后山的避暑休闲、洛带古镇的古镇文化……
成都市结合实际情况,坚持统筹城乡的理念,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措施等多种社会要素方面,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成都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水平。在成都郊区2887个村(社区)中,现已建设了约200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实现了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形成了“15分钟文化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访谈·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筑牢城乡协调发展基础
——对话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
问:去年以来,成都在抓好“三农”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全市通过大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定位,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抓好“三农”工作,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348.1亿元,同比增长3.8%。
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突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58家、发展到478家,省级龙头企业87家,国家级达到26家。
农业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市新签约引进农业重大项目61个,总投资172.7亿元。
新农村示范建设成效突出。全面完成第一轮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任务,全市建成新村聚居点4292个、新农村综合体993个,农村聚居度达到42.9%。
农民增收机制建设成效突出。全面完成第二轮农村扶贫开发对口帮扶任务,194个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95元,同比增长19.6%。
在高端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都成效突出。
问:今年全市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以“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高端产业倍增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为目标,大力培育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承担起全省“首位城市”发展重任,为进一步推动成都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夯实基础。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集中连片产村相融基地建设,引领和带动我市农业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深刻转变。
二是抓农业经营机制创新。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上10亿、30亿、50亿台阶的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抓高端农业产业倍增。今年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要力争达到760亿元,精深加工率达到42%。
四是抓一三产业互动融合。今年全市乡村旅游收入要力争达到140亿元以上。
五是抓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未来5年全市要新建1700个新农村综合体,力争到2017年基本实现每个村有一个新农村综合体。
问:今年将从哪些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答:我们必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借势借力,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大力推广“产村一体”模式,把适度集中居住作为主要生活方式,把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将小城镇建设、新村建设、村庄改造、林盘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有机融合起来,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农村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生态面貌的同步升级。
具体讲,我们将从七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坚持“业态、生态、文态和形态”融合原则,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科学规划布局和建设好新农村综合体,做到一次性规划到位、分年度建设到位。二是要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是要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四是要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要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中小河流整治,推动植树造林和林盘整治,切实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七是要广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
新闻推荐
在成都郫县萤火虫栖息地,记者两小时才见到一只萤火虫飞,大暑至。在古人看来,这个季节应该是萤火虫最多的时候。但是,记者最近走访调查发现,今年成都很少能看到萤火虫,就连在郫县安龙村的“萤火虫栖息地...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