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外地媒体感受不一样的成都

四川日报 2013-06-09 15:52 大字

6月6日至8日,来自海内外的媒体记者利用采访闲暇参加“成都特色亮点采访活动”及“成都之夜”活动。成都,这个素来以“安逸、休闲、慢生活”著称的城市,在这些外地媒体记者眼中,却有着不一样的解读。

□陈岩 本报记者 罗向明 李思忆

关键词:新潮

走进天府软件园,媒体记者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兴园区。“这里的建筑新潮得比肩欧美,从外面看还以为是一个文艺制造基地。”《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郭安丽笑着说,在这么“潮”的地方上班,心态都会变得更年轻,做事更有冲劲。

8年运营,吸引400余家大牌企业入驻,其中世界500强33家,行业100强68家,另有在孵团队100多家……坐在园区“灵感咖啡”厅里,品着5元一杯的咖啡,一组组数据让记者们感到震撼。“太了不起了,全球最新最潮的电子消费品iPad有70%都从成都飞向全球。”《今日中国》新媒体部记者、编辑朱虹感叹。而更令她惊讶的是,年轻的品果数字娱乐公司CEO徐灏“轻描淡写”的一组数据令人咋舌——品果开发的一款手机拍照软件,已是西部首个用户规模过亿的移动软件,覆盖182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4710万张图片通过它上传。

朱虹说自己去过很多城市的高新技术创意园区,大多都是一些大企业进驻,但是成都的软件园在引入大企业进驻的同时,还致力于孵化本土企业,这是最有特色的地方。“现在外媒特别关注中国创业的年轻人,尤其是诸如移动互联产业的,年轻人将引领未来新潮流。”

关键词:浪漫

在离财富论坛主会场咫尺之遥的合江亭旁,一条10多米长犹如红毯的“爱情斑马线”让前来参加财富全球论坛的媒体记者们印象深刻。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王哲不由感慨,“这是一个城市的浪漫。”而这个小小的细节也让《英大金融》杂志记者艾江涛有些明白,为什么香港兰桂坊会在全国这么多城市中,唯独选择成都复制了第二个兰桂坊。成都兰桂坊与“爱情斑马线”仅一河之隔,在这条不长的街道上,汇集了国内外知名的美食餐饮店,特色酒吧娱乐会所。“夜幕时分,坐在兰桂坊露天酒吧,看着府南河边悠闲散步的市民、情侣,也不失为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

关键词:生态

三天探访时间里,媒体记者们除了对成都经济高速发展印象深刻外,对成都的生态环境也赞叹不已。

站在秦堰楼上,放眼眺望,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尽收眼底,江面水流湍急,树木郁郁葱葱,清风拂过,令人心旷神怡。“当我真正看到它时,更为之折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杨晓菲感叹,成都不远,就有这么美的生态环境。

穿行在成都平原,一幕幕田园美景让记者们目不暇接。“让我最难忘的是,成都不单单是为了生态而生态,而是将生态与产业完美融合。”中新社副总编辑张明新说,郫县田园小镇安德镇利用小小的豆瓣开启了一系列包括原料、配料生产加工、农业观光体验等完整产业链,推动整个小镇的城镇化,“这对全国其他地方来说都有很强的借鉴性。”

Voice

〉声音

在宽窄巷子,成都在历史古迹保护和旅游业发展之间探寻到了“平衡点”。听说宽窄巷子里现在仍有“原住民”在此居家,这是一种活态的保护。下着小雨的清晨走在宽窄巷子的石板路上,觉得特别宁静、浪漫,“嗅”到了老成都的生活韵味。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 郭安丽

几年前我在秘鲁的博物馆见过的金箔面具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面具非常相似。金沙时代的成都是否与西方有交流?我猜测成都的文明与开放一定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片土地太神奇了!

——《今日中国》记者 朱虹

第一次亲眼看到都江堰,就觉得非常亲切。不像其他很多历史文化遗址,都江堰是活的,充满生命力的,这一江水从千百年来就一直奔流不息,至今仍哺育着千千万万巴蜀儿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杨晓菲(本报记者 李思忆 罗向明 吴晓铃 整理)

新闻推荐

农业保险接受度渐高 农民盼其撑起更大“保护伞”

7月25日,金堂金森冬草莓专业合作社的银行账户上收到一笔93100元的资金。这是成都市最近一次暴雨洪水灾害过后,由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支付的赔偿款。合作社社长刘守平连说自己幸运,今年前7个月,合作...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