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捐资千余万 异地新建农村母校

四川日报 2013-05-07 16:08 大字

一位营山籍民营企业家发家致富不忘桑梓情——

□彭杰 鲜润 本报记者 向朝伦

崭新的教学楼、塑胶跑道、绿荫下嬉笑的孩子,与大山、农田、村庄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近日,由营山籍民营企业家、成都晶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仕富捐资1130万元新建的营山县晶宝实验小学正式落成,1300多名师生兴高采烈地搬进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校区,开启了新的校园生活。

“如果每一名企业家都能心系教育,回报社会,就能让更多孩子得到帮助。”陶仕富说。

苦涩童年

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

1951年,陶仕富出生在营山县星火镇东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记忆中的家就是漏风的茅草屋,一家人住的地方不足30平方米。”回首往事,陶仕富眼角泪花闪动。

“小时候家里很穷,上学要走很远的路,为了不让唯一一双布鞋弄坏,下雨天,我总会将鞋子放在书包里,光脚行走在泥泞的路上。冬天到学校时,双脚早已冻得通红,我会先将双脚洗净,再穿上布鞋。”陶仕富对苦涩的童年记忆犹新。

为了通过读书改变贫困生活,陶仕富异常刻苦。在一个临近考试的夜晚,陶仕富趁父母睡觉后偷偷点亮煤油灯复习功课,父亲发现后一口气将灯吹灭,将其呵斥了一番。后来他只有在母亲煮饭时,借着烧柴火的亮光看书。“陶仕富从小学习刻苦,很有志向,一直是班里的优等生。”陶仕富的恩师乐元一如此评价他。初中毕业,他没能继续念高中,老师拉着他流泪惋惜,那一幕在陶仕富脑海里至今挥之不去。

读书,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艰辛创业 演绎一段传奇故事

生产队长、大队长、兽医站医生、肉联厂工人、厂长……陶仕富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1995年,因企业不景气,他下岗了。在偏远的小镇中,早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一度迷茫。

1996年春节后,45岁的他东拼西凑了15万元,在成都创办了晶宝家具厂。他在郫县犀浦租了一亩地建起厂房,花5万元从广州买回一套制作玻璃钢家具的设备和技术。那时,玻璃钢家具在成都还是新鲜事物,产品无人问津,库存积压很多,公司无一分钱进账,借来的15万元也差不多用完了。举步维艰之际,一位广州商人一次性买走4万多元家具,随后又有两家公司买了几百套桌椅,家具厂这才“起死回生”。

1999年,我国大学开始扩招,学生课桌椅、食堂餐桌的需求不断增加。陶仕富借此机会,靠诚信树立的品牌赢得了市场认可,家具订单像雪片般飞来,事业发展迅猛扩张,厂房逐步扩大到40亩,公司也开始涉足家具、房地产、矿产品加工、高科技创新等领域。

事业有成后,陶仕富想着念着回报家乡。2008年,陶仕富在老家看到孩子上学依然走的泥泞小路,毅然捐资80万元,为东观村建桥修路,600多名群众因此受益。

心系教育农村娃有好的学习环境

2009年清明节回乡祭祖时,陶仕富回到了自己当年读书的星火小学。该校位于星火场镇中央,占地不足6亩,破败落后的校舍让他的心情无法平静。他打算修建星火小学新校园,并得到了家人一致支持。两个儿子更是为此出谋划策,四处奔走。子女都明白,这是父亲心中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怀。

2011年4月,陶仕富捐资1130万元,在星火场镇附近选址30亩开建新校园。陶仕富每月都要到工地查看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现浇筑好的桩基质量有一点瑕疵,他硬是要求全部重新浇筑。如今,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图书馆、膳食中心、体育场、书香园、文化墙等相继建成,新学校可容纳1500人。“我就是想让家乡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在好的环境里学习。”陶仕富说,从今年起,他打算每年捐资5万元,用于该校资助贫困学生和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

新闻推荐

边缘地带火患 如何清剿彻底?

老旧房屋消防设施落后、居民安全意识缺乏——二层小院连住带租20来人,没有任何消防设施设备和警示;煤气灶台随意摆放在屋门口,电线裸露在墙外;通往大路的巷子消防车辆根本无法进入……与消防设施相对...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