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地带火患 如何清剿彻底?
老旧房屋消防设施落后、居民安全意识缺乏——
二层小院连住带租20来人,没有任何消防设施设备和警示;煤气灶台随意摆放在屋门口,电线裸露在墙外;通往大路的巷子消防车辆根本无法进入……与消防设施相对完善的城市中心新建小区相比,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社区居民袁志辉家的小院可谓隐患重重。
类似这样存在于城市边缘的房屋的消防隐患,令消防执法人员颇为“头疼”。这些隐患点为什么长期存在,如何才能标本兼治?5月2日,记者来到这些远离城市中心的隐患点调查。
□李果 本报记者 熊润频
老旧房屋:几乎每周一起火灾
金花桥社区是成都远近闻名的家具和皮鞋生产地。这里新建的高层住宅小区与低矮的老旧村舍夹杂,人员流动极大,火灾隐患突出。
袁志辉家的小院位于老街道办对面的成片老旧村舍中。记者走访发现,这片老旧房屋多为一楼一底,接纳了不少租住户,一些临街房屋挂出了“房屋出租”的牌子,不少屋顶加盖了一层,以便容纳更多租户。相邻房屋或院坝间距离非常近,连接大路的小巷狭窄,只能通过面包车等窄小车辆,架设在半空中的电线密如蛛网,且纵横交错。袁志辉坦承:“社区虽时常提醒消防安全,但没有专门的消防培训,作为房东也只能提醒租房人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记者注意到,对于消防安全,户主们普遍不太上心,也不愿自掏腰包购置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如果社区能够提供灭火器,讲解防火知识,我们当然欢迎。”不少户主这样表示。
对此,在街道安监站工作了12年的谢明友表现出强烈担忧:“很多房子先天不合规定,住户消防意识薄弱,几乎每周都要发生一起火灾,安全压力非常大。”
厂住一体:整治之后仍存隐忧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人员住宿场所与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内的“三合一”场所,陆续出现在城市边缘地带。
郫县安靖镇的“三合一”场所,汇聚了千余家窗帘、服装等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经过多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后,这些企业和作坊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通道畅通,厂房设有灭火器、应急灯、消防栓等设施,随处能见“严禁吸烟”、“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敬请勿使用电热棒等高功率电器”等警示牌或标语,楼顶也搭建起了疏散平台。
但记者注意到,一些细节仍不到位,反映出居住者安全意识尚待提高。在位于一楼的一家窗帘生产作坊,白炽灯缠绕挂在床头,离床不到半米就是堆满了布料的工位。另一处三间大小的“铺面”,集餐厅、锅炉房、布料仓库为一体,明火与易燃物的近距离“接触”,令人心生不安。记者采访得知,在这样的“三合一”场所居住的,大部分是外来雇工和租户,不少是老人、妇女和学龄前孩童。
隐患治理 管理与改造需同步
“由于对应的责任单位难以确定,整改难度较大。”对于远离城市中心的消防隐患,成都市消防支队宣传科科长周才钧建议,由区(市)县政府或属地街道办事处牵头,在隐患彻底整改前,先行按标准将灭火器配备到位,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增设消火栓,规范“城中村”的电气线路铺设,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疏散逃生演练、灭火救援演练,规范老居民房居民用火、用电、用气问题,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2011年,成都市专门制定了《成都市“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达标要求》,力图将人员住宿区域同生产、储存区域相分离,要求对有条件的地方立即把住宿人员迁出“三合一”场所,短时间无法迁出的,应满足一系列消防安全技术条件:场所的外窗或阳台不应设置金属栅栏,必须设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底部安全出口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如果设置卷帘门,应设置从内部易于打开的小门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更为“治本”的方法,是深入推进消防网格化管理,建立“县、乡、村、居民小区”四级消防安全网格管理模式,落实网格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快乡镇消防规划的实施,消灭消防“空白点”。
周才钧认为,应对火灾隐患较为严重的城郊结合部老居民房和“城中村”进行整改。“加快片区规划、拆迁步伐,才能彻底消灭消防隐患。”谢明友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宇男)连日来几场阵雨“洗天”,成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结果显示,截至5月18日19时,灵岩山、君平街、大石西路、梁家巷、沙河铺、金泉两河、三瓦窑、十里店等8个...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