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版重建后的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探索形成

四川日报 2012-09-09 17:54 大字

(上接01版)

重建后的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探索形成了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下,自力更生、多方援助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科学御灾模式,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四川答卷”。

如今的灾区,新村落融入山水田园风光,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新城镇拔地而起,遭受重创的38个城镇重建一新。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全省经济也迅速走出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四川成为全国经济大省中增长最快的省份。全省生产总值5年翻了一番,突破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两倍,突破2000亿元,长期的“吃饭财政”正在向“发展财政”转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两倍多,突破1.5万亿元。粮食生产连续5年增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内陆盆地”跃身“开放高地”,成为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

面对机遇,四川是保守退缩,还是主动出击?

四川答卷:内陆盆地更需要开放和创新精神,打开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活力迸发的四川领先西部的优势更加明显。

4月9日,《财富》杂志在北京宣布,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明年6月在成都举办,这是该财经盛会首次移师中国西部。

截至2011年,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20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73家,持续保持中西部第一。

2011年,四川外贸进出口总额首破400亿美元,连续三年每年跨越100亿美元的台阶;引进国内省外直接投资突破7000亿元;利用外资总量突破110亿美元,持续保持中西部领先;第十二届西博会签约投资总额9451.7亿元,创下新纪录……

远离海岸线1000多公里的内陆盆地正变身开放高地。

2007年底,四川提出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三向拓展、四层推进”,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全面开放格局。

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是最好例证。

成都的东郊,曾有一批电子企业,为成都埋下IT基因。2003年,英特尔芯片封装项目落户成都,上下游企业接踵而至。短短几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了资金、产业和人才聚集的关键步骤。近几年,随着富士康、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全球行业巨头相继入川,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了从研发、制造到市场的完整布局。

如今,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的芯片,有一枚是在四川封装测试的;全世界超过半数的平板电脑,产自成都。

汽车产业的崛起是又一成功例证。今年2月,世界500强企业博世集团成都工厂奠基,这是博世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在中国内地的第二个生产基地。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聚集汽车主导产业重大项目200多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0余家。德国大众、一汽大众、韩国现代、吉利沃尔沃等一批知名企业聚集四川,到2011年形成整车产能35万辆,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

对外贸易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全省外贸规模跃居全国第十,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6个百分点、65.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四川不仅是四川人的四川,更要成为西部的四川、中国的四川、世界的四川。为继续保持直接利用外资在中西部的优势,四川省将提升与港澳台的合作水平,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与南亚、中亚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扩大与欧美日韩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与经贸交流。

已在成都连续举办12届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是四川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的重要见证。近3年来,西部12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西博会上共签约投资项目近4500个,投资总额约2.3万亿元,其中四川约占七成;贸易成交总额6200余亿元,其中四川占比超过四成。

“投资西部、首选四川;投资四川、辐射西部”,成为外商共识。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走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面对良好的发展基础,四川如何乘势而上?

四川答卷: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推动四川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今年7月18日到20日,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在科学发展轨道上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就是要着眼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总结和汲取国内外现代化历程的经验教训,解决当前四川发展的阶段性矛盾和问题,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内力与外力、产业与城镇、城市与农村、富民与强省的关系,是西部地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必须完成的“考卷”。

先行先试的成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统筹推进 “三个集中”,深入实施“六个一体化”,大力实施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成都早在10年前就开始探索,并收获丰富经验。据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比较研究,成都是全国唯一在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遏制并呈缩小趋势的特大中心城市。

毗邻成都高新西区的郫县德源镇,原本只是一个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城镇居民3000余人的传统农业镇。短短两年,德源镇面积扩大到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常住8万多人、流动人口超20万人。

变化源于一个产业项目。2010年7月,德源镇承接了富士康成都项目的生活配套区。产业为这座小镇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川南以出美酒著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密集分布于此。一瓶酒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城市,川南白酒金三角由此而兴。

风过泸州带酒香。一瓶酒,一个园区,一座新城。正在被拉长的白酒产业链,像一个发动机,驱动着醉美泸州“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生动实践。围绕“凭借一瓶名酒,构建一个产业集群,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带动一片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泸州坚持以园区为核心,以园区、企业、城镇、农村“互动”为着力点,打造“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综合示范区,引领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自贡立足老工业城市实际,大力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打开了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的新局面。企业迁建后不仅生产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升级,还将带动50多家配套企业比翼齐飞,盐化工产业组团蓬勃兴起。自贡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实践,强了一个企业,优了一个产业,美了一座城市,富了一方百姓。

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正在蜀中大地展开。

新闻推荐

为幸福郫县优质教育夯实根基郫县雄起了月以来郫县街头

为“幸福郫县·优质教育”夯实根基——“郫县雄起了!”7月以来,郫县街头巷尾都在兴奋地谈论着高考:本科一次性硬上线再创历史新高,净增人数和增幅均处于成都市第一名;郫县一中被网友称为“四川省最牛...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