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刘成安梁现瑞王飞发自汉源县九襄镇今年春

四川日报 2012-03-24 19:1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成安 梁现瑞 王飞3月23日发自汉源县九襄镇

今年春天,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村民魏志强一家做出一个重要决定:经营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三产业。

为了这次“转”,他们还专程“走出去”取经学习。对于一个农民来说,要“转”成功,除了勇气,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

转 从“伺候水稻”到“伺候游客”的重要转身

看得出来,45岁的曹琼珍是第一次面对记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的声音在发抖。

3月22日上午,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暨首届阳光汉源梨花生态旅游节在曹琼珍家所在的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开幕。仪式现场距曹琼珍家不到50米。

高高飘扬的广告气球,震天响的礼炮,众多各级领导,还有十里八乡赶来看热闹的乡亲,让三强村陷入前所未有的亢奋。

可是,近在咫尺的曹琼珍没有工夫到现场。一早起来,她就和丈夫魏志强,还有从远处赶来的两个亲戚一起,在家里忙开了。

大约在上午10点,记者见到曹琼珍时,四层笼屉的蒸肉都熟了,揭开笼盖,香气飘了出来。三个女人正在准备炒菜所需的葱花和生姜,魏志强则张罗着摆放桌椅。万事俱备,只等客人进门了。

可是,客人真的会来吗?

对于这个问题,魏志强夫妇一点把握没有,相反,他们内心充满忐忑。一上午,曹琼珍会时不时抬起头来,看看厨房外有没有人进来,丈夫则到门外向着会场方向张望了很多次。

能不紧张吗?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啊。在这之前,夫妇俩都是当地普普通通的农民,习惯了伺候水稻、玉米、梨子和李子,哪里有伺候陌生人的经验?

“为什么转行呢?”站在她家的厨房外,记者和曹琼珍交谈。

“卖几个果果赚不到钱啊。”曹琼珍的话直白。

魏志强一家目前经营着四亩多田地,其中有三亩多种了果树,另外一亩多种玉米、水稻和小麦等。

“记不得哪年,梨子卖1毛多一斤,都没人要。”曹琼珍向记者诉苦,几亩地的收成还不够肥料钱。行情好的年份也就几千上万元的收入,两个娃娃读书,日子紧巴巴的。

发展旅游,当然是穷则思转的结果。但邻居的影响也有不小的关系。魏志强家背后不到20米远,就是何国融家。同在一个村,人家的日子显然滋润得多。“我们咋比得上人家呢,天上地下。”曹琼珍的话里有羡慕。

原因就在于何国融家是全村,乃至全镇最先搞农家乐的人家。2001年,他们的农家乐开张,目前一年收入好几万。

三强村位于泥巴山脚下,虽说发展农业的条件一般,但说起搞乡村旅游,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一是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全村有近万亩果园,一到春天,繁花盛开,夏天和秋天,各种果实相继成熟,冬天,这里阳光温暖。

同时,这里距离汉源县城只有10多公里路程,靠近国道108线,即将竣工通车的雅西高速穿村而过,不愁外地客。

就这样,魏志强一家今年开始了艰难而重要的转身。不只是魏志强一家,今年春天,三强村有近10户人家第一次搞起了农家乐。

在魏志强装饰一新的家门口,一块木牌上写着 “花香农居NO.006”,如今全村的农家乐编号已经超过了30。

走 走出去取经,是支撑魏志强一家这次转身的必要条件

“你们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哟。”记者和曹琼珍开起了玩笑。

“那是哟,紧张得瞌睡都睡不好。”对于如何搞农家乐,两口子内心完全没谱。

简单来说,搞农家乐需要置备些什么东西,需要做些什么菜,需要办些什么手续,他们都是两眼一抹黑。

“完全不会,又是咋开起来的呢?”记者问。

“不会就学嘛,总是人干的。”回厨房拿东西的魏志强抢过来回答。

学习取经。其实不用走太远,村里有的是榜样。在这之前,三强村已经有10余户搞起了农家乐。

从去年开始,魏志强就明里暗里“考察”了何国融家很多次。考察的内容包括,家里该如何布置美化,厨房、客厅该购置些什么东西,房屋周围该添置些什么娱乐休闲设施,还有,需要办些什么手续。

当然,考察的对象不止何家。魏志强去过镇上很多农家乐学习考察,有一次,还假装是游客去亲自体验了一下。

学习的成果很快转变为现实。今年春节后,魏志强夫妇就开始行动了。首先是对全家屋内屋外进行了全面大扫除,室内墙壁全部重新粉刷。

“总共花了多少钱?”面对记者的提问,魏志强表情一下严肃起来,现场扳起指拇算:冰箱3000多元,消毒柜1000元、抽油烟机2000元,碗和盘子1000多元,80多把各种椅子和几张桌子,折叠帐篷,再加房前屋后的布置美化……“前前后后差不多三万了。”魏志强最终报出一个数字。

“欠账没有?”记者问。

“那咋没有,亲戚朋友那里到处借。”说起钱,曹琼珍又接过话头。

“这些也是你们自己弄的吗?”家门口,记者看到一排漂亮的木栏杆。“不是不是,那是政府统一弄的。”魏志强说,室外风貌打造有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包括院坝周围建起木栏杆,粉刷外墙,以及村道的硬化美化等等,当地政府在村子投入了2500万元资金,整个三强村焕然一新。

走出去的不只是魏志强这类新手。今年3月初,为了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水平,九襄镇组织当地20多名已经或准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民一起到了雅安的上里古镇,以及成都的郫县、龙泉等地,考察当地农家乐的发展。何国融的妻子左远琴就是“考察团”成员之一。

改 对设施和服务进行提升改造,不只是九襄镇一地

“赶紧哈,今天中午准备5桌,菜要整出特色哈。”3月22日上午,记者刚到左远琴家,就看到一个人冲了进来,甩下一句话就走。

就是这句话,让左远琴两口子立马忙起来了。

“出去感觉如何,差距大不大?”趁着她和女儿一起洗菜的功夫,记者“抓”住了她问。

“那咋不大,天上地下。”左远琴感触很深:“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但是和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水平还太低。”

“哪些方面落后?”记者问。

“那就多了。”左远琴说,拿营业额来说,龙泉山上,一户农家乐一个春天的营业收入可以达几十万,但他们一年的收入只有几万元。

更大的差距是设施和观念。龙泉、郫县一带,部分农家乐的设施和管理已经是星级酒店水平,和他们相比,三强村还算是草创期。

压力也是动力。从成都回来,何国融一家对硬件进行了大幅度提升,添置了消毒柜、冷暖水壶、烟灰缸和机麻等设施,总共投资近两万元。

他们还有更远的打算。为了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何国融正在考虑,今年装修几个客房出来,这样可以接待过夜的客人。

“现在恼火的是厕所。”左远琴告诉记者,由于当地缺水,冲洗厕所一直是个难题。

“人家还在改造,我们就更要加油。”面对近在咫尺的对手,魏志强这样的新手需要改造提升的就更多了。停车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三强村位于一面山坡上,平地难找,村道狭窄,客人来了,难得有地方停车。魏志强想的是,今后把部分果园整理一下,让客人把车停到果树下。不过,这同样需要投资。

服务和营销则是更大的挑战。目前,魏志强夫妇在餐饮方面只会家常菜,9大碗,如何在保留乡土风味的同时,推出一些新品,是他必须考虑的事情。

雅西高速预计今年5月通车,这对于三强村的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但如何将高速路上滚滚客流吸引到村里来,吸引到自家来,无疑还有太多功课要做。

值得高兴的是,三强村旅游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汉源县旅游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未来几年,当地要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每年设立1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逐步完善旅游区配套设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投资开办度假村、农家乐,促进古镇游、农业观光游的开发建设。

“今年条件还不具备,等明年你们再来,一定会大变样的。”采访结束,魏志强夫妇再三留记者吃午饭,当时,他们家一个客人还没有。记者走出好远,还看到他们在屋檐下挥手……

新闻推荐

源头保护严格惩处本报记者唐泽文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收到

源头保护严格惩处□本报记者唐泽文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收到一张上百万元的罚单。“武侯区罚款金额最大,武侯地处成都市中心区域,水质超标较为严重也是意料之中。”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介绍,从今年2...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