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邹渠时近中午在绵阳市涪城区关帝镇齐心村

四川日报 2012-10-17 17:40 大字

□本报记者 邹渠

10月12日,时近中午,在绵阳市涪城区关帝镇齐心村,随着挖掘机臂的挥舞,一口蓄水池的雏形慢慢显露出来。“这口蓄水池很快就能建好。”村支书李定明说:“从5月份起,村里的水利建设就没有停过。”

齐心村村民罗世光介绍,这里属人民渠尾水灌区,从放水口到齐心村有26公里,每到灌溉用水季节,水经常放不下来。望着上游灌区栽秧,齐心村群众急得跳脚,只好每家买个小水泵到附近阴山河里抽水。“搞水利建设,除国家投资外,全村人平投工10个。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每天七八十人在工地上忙碌。”

齐心村较平坦的耕地夹在一座座浅丘间,一条新建的排洪沟从坝子中间穿过,两旁崭新的U型渠伸向各个田块。李定明介绍,目前实施的是现代化灌区和全域灌溉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包括齐心村在内的3个村实施、并捆绑实施农村交通、土地整理等项目。今年5月专业施工队进场施工,目前3个村的面貌已大变,“已建8公里排洪渠、11公里U型渠;整治山平塘5口,建提灌站3座、蓄水池10口,3个村的3000亩土地能排能灌。两个月后,工程将全部竣工,村里的水利建设将上一个台阶。”

据涪城区水务局副局长杨宏介绍,这3个村的现代化灌区建设是全区精心打造的样板工程之一,涉及杨家、关帝镇的10个村、3万亩耕地。“我们将围绕水源囤蓄、防洪排涝、渠系配套、旱地浇灌、高效节水、饮水安全等建设一批工程。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果蔬业,形成杨(家)关(帝)产业带。”

齐心村种植着大片芦笋。“刚种下2个月。”李定明介绍,投产后,每亩收入将上万元。

杨家镇万和村领先齐心村一步。去年,该村结合现代化灌区建设,建起600余亩葡萄园,全部采用滴灌技术。今年,葡萄已试花挂果。“明年可产120吨。”万和村村支书谭方贤介绍,在杨关产业带,规划建设微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3000余亩。

[延伸阅读]

示范建设促水利向现代化迈进

200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四川省开展了现代化灌区示范建设。德阳旌阳区、广汉、什邡,成都彭州等示范市(区)规划区域内的工程建设均取得明显进展:旌阳区布置了喷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什邡市通过整合实施乡镇公路建设、垃圾站点建设、田土调整等实现综合效应;广汉市实现了渠系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实时掌握全灌区水情、雨情、墒情,达到配水调度信息化、灌区管理科学化目标;彭州市架设低压管道输水工程管网建成节水示范园区。

截至2011年底,现代化灌区示范区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近5亿元,建成水利现代化示范区节水灌面14万亩。都江堰灌区通过水利信息化灾后重建项目建设90个水情遥测点、76个视频监视点、18处共58孔闸门控制点、6个雨情点,促进节水型灌区建设。一些区(市)县也参照现代化灌区的技术规范,自觉进行现代化灌区建设。

今年全省通过“全域灌溉”和现代化灌区建设,努力扩大有效灌面,全年将新增有效灌面130万亩、节水灌面100万亩。

新闻推荐

“撑竹竿晒衣服”的小区 凭啥变得秩序井然

本报记者实地调查农村新型社区的一个样本: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新区——核心提示彭州市50%以上的农民实现了集中居住,全市7万余户、30多万人搬进了新型社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新建集中居住小区该怎样管...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