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竹竿晒衣服”的小区 凭啥变得秩序井然
本报记者实地调查农村新型社区的一个样本: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新区——
核心提示 彭州市50%以上的农民实现了集中居住,全市7万余户、30多万人搬进了新型社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新建集中居住小区该怎样管理好?这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课题。
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新区中有9个村的村民居住,管理上谁来牵头?催生“农村物业”却缺钱,又该怎么办?小区“自我造血”的三大招数不可不看。
□龚明金 本报记者 周前进 文/图
春节刚过,走进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新区,迎面而来的是干净整洁的小区,一排排车辆有序停放,健身广场和商业铺面一应俱全;修剪整齐的绿地及成排茂盛的行道树随处可见。这里的树木品种众多,包括桂花树、白果树等名木,价值上百万元。
作为一个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涌现出来的农村新型社区,哪儿来的钱买这么名贵的树搞绿化?又是如何实现了“秩序井然”?带着疑问,记者走进社区进行调查。
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转变,一些过去的习惯行不通了
银定新区地处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村,是彭州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建成的农村新型社区,也是军乐镇最大的“统规统建”安置社区,占地面积106亩,于2010年7月建成,入住居民548户1542人。
军乐镇党委副书记罗世芬说,居民来自军乐镇9个村,党委、政府在此之前通过“一户一档”征求民意,对统规统建等做出了居民满意的安排。但在住进小区之后,一些过去没想到的问题不期而至。
从单家独户到集中居住,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不少村民还保留着过去的习惯。如有的村民甚至还在用“柴火”烧饭,喜欢把音乐声放得很大等,影响他人。居民出现多种“不适应”:过去在自家随意拆建,但现在挨家联户,就会影响他人;过去晾晒衣服等撑一根竹竿就可以,现在就会影响楼下住户甚至行人。小区里的雨棚、门窗等,看上去也风格不一,千奇百怪,许多居民甚至将污水、垃圾乱倒乱扔……
一个更加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彭州市50%以上的农民实现了集中居住,全市7万余户共30多万人已经搬进了新型社区。
如何管理集中居住的村民,让居民住得好,过得好?这给“新生”的银定新区提出了管理上的巨大挑战。“城镇化在加速,农村新型社区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在党组织领导下,创新社会管理。”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蓉说。
居民自治,成立新区管委会,解决“多村一社区”困局
为此,彭州市把银定新区作为创新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的试点,进行顶层设计。
首要问题是,谁来管理银定新区?
作为银定新区所在地银定村的党支部书记张乐付说,让银定村来直接管理,显然不现实。因为人口来自9个村,且现在这9个建制村还存在,这就导致银定村“两委”在管理上名不正言不顺,也协调不下来。而各村管各村更不现实。
几次讨论下来,有人提出,能不能成立一个新机构,譬如银定新区管委会。但管委会会不会和原有建制村发生冲突?
罗世芬说,经过上级部门指导,征求9个建制村和新区居民意见后,决定银定新区实行居民自治,成立管理委员会,并同时成立居民议事会和监督委员会。议事会成员由41栋居民楼各选出一人为代表,41名议事会成员再民主选举产生管委会和监督委员会成员。议事会成员负责收集楼栋居民诉求和意见,每月定时开会讨论小区公共问题,管委会则负责执行议事会决定和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接受所在村银定村党支部领导。至于居民和建制村之间土地等经济问题,继续由建制村负责。
很快,银定新区所有问题在居民自治框架内得到解决。“其中一个例子是,2010年针对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的情况,通过征求意见,经议事会讨论决定,小区居民人均出资近920元,在小区内修建车棚、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直接改善了居住环境。”银定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光怀说。
催生“农村物业”,却遭遇缺钱的尴尬,物管费又难大幅涨价
从村民到居民,看似一字之别,实际千差万别。
罗世芬说,居民陆续入住后,居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一下子呈几何倍数增长。
在上级党政职能部门支持下,一些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居民不出大门就可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户籍办理、民政救助、医疗保险和计生服务等事项。
新型社区的村干部和管理人员也出现了不适应。为此,张乐付多次带人到成都市主城区一些社区学习。
面对居民的环境改善、车辆管理等要求,银定新区管委会决定借鉴城市物管模式,成立相应的物业管理办公室,负责车辆管理、环境卫生、安全事务以及其他日常事务等。2011年,银定新区在彭州市第一个实现了摄像头监控全覆盖。“72个摄像镜头遍布小区道路后,我们还在道路上安装了小喇叭,门卫监控到不文明现象后,直接喇叭里吼一嗓子。慢慢的,不文明现象没有了。”
服务的问题解决了,但资金问题又摆上了台面。张乐付说,新区管理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按照议事会决定,每人每年要缴80元的物业费,可不少居民以村集体有钱为由拒绝缴纳。”事后,经由村干部和党员、管理人员带头缴纳,带头清洁卫生,感觉到小区环境和治安变化的居民,当年全部补缴物业费。
但另一个问题又显出来:维持一个社区管理和运行成本较高,单靠收取物业管理费显然不够,继续大幅涨价也无法持续。
以市场化运营盘活三大资源,“寄栽”让小区多了绿化,还多了收入
可新区管理和运行又离不开钱,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刘蓉说,新型社区太多,靠财政拨款显然行不通。为此,彭州市决定引导银定新区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小区资本,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实现社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自我建设,探索一条“党组织领导+居民自治+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新模式。
农村新型社区有哪些市场化元素?几经调查讨论,银定新区管委会把目光锁定在社区三种资源上,并一一转化,兑换为收益。
第一招是盘活社区物业资源。管委会把小区车位和富余办公用房拿来出租,每年分别收益27400元和6666元。
第二招是用好人力资源。面对社区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妇女儿童居多的现实,社区与某家纺公司合作,在小区兴建“家庭车间”,让80多名妇女足不出户就可打工创收。社区仅此一项,每年还有6万元的租金进账。
第三招是用好土地资源。社区管委会去城里考察学习,看到城里的小区有假山有绿化带,有人提出能不能也搞绿化。但一打听,发现树木很贵,没钱购买。怎么办呢?党支部“破天荒”想出一个招数:寄栽。社区党支部通过镇党委,找到一家绿化公司,商定小区做该绿化公司的培育基地。这样一来,社区得到上千棵树木的绿化,每年还有5000元的额外租金收入。
罗世芬说,通过一系列市场化运作,盘活小区资源,有效填补了物管开支的不足。“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增强后,还兴建了健身广场、图书室,添置了健身设施。”罗世芬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对居民技能培训,并准备成立家政保洁公司,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的同时,走出社区,走向市场。
刘蓉说,目前彭州市已经在所有新型社区推广银定新区这种党组织引导、群众为主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建设、自我经营、自我监督的模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守帅)5月30日,胡芸畅来到彭州政务中心,作为常客的他,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以前要在若干窗口办理的收费,现在一个窗口就能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在建设局办理,文物勘探发掘费在文广局,防...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