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华:不仅是资助,更要为你遮风挡雨
张崇华
◎ 记者 刘明霞
红烧鱼、凉拌折耳根、烧白、黄粑……2月9日,农历腊月廿八,纳溪城区一家餐馆里,张崇华和女儿女婿、“孙儿”“孙女”们吃着团年饭。
“奶奶,祝您身体健康,春节快乐!”收到“孙儿”“孙女”的举杯祝福,张崇华清瘦的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吃团年饭,是张崇华家里的传统。但从2015年开始,来参加的人中多了几位年轻人——他们叫张崇华奶奶,但与她并没有血缘关系,而是受她资助的大学生。
“这就是你们的家”
春节前,在外上大学的“孙儿”“孙女”要回来了,张崇华将次卧收拾了一番,新换了被套的两床被子,叠成豆腐块状放在床上,“娃儿们要是放假过来,就可以住了。”
对于张崇华来说,不是把钱捐出去就完了,她生活重心的一部分也转移到了孩子们身上。
受资助的每位孩子,在家庭生活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憾。于是,张崇华对他们说:“我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为了方便孩子们放假时可以过来暂住,除家在城区的小幺弟和小幺妹外,其余的孩子们都有张崇华家的钥匙。
每当孩子们放假回来,平常对自己很抠的张崇华就特别大方:买鱼买肉给他们改善伙食,包饺子则是“必备节目”。最初,孩子们都不会包,如今几年下来,都包得有模有样了。为什么选择包饺子?张崇华说,因为饺子心连心,象征着团圆。
为了缓解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开阔眼界,张崇华还带着孩子们去凤凰湖烧烤,去方山、洞窝游玩。
每周,孩子们也会给张崇华打电话,或问候或关心,或与她分享学习上的收获。放假时,他们会一起来到张崇华家中,陪着她摆龙门阵、散步,吃团圆饭。隔壁邻居都说张崇华福气好,有这么多孝顺的“孙儿”“孙女”。
孩子们喊张崇华的女儿张玉敏和女婿温强为“大大”和“姑爷”。他们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其实,捐资助学这么多年,张崇华也曾失望,但收获了更多的感动。
“十几分钟的时间,说没得就没得了,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结婚四十多年,张崇华和丈夫感情一直很好,2017年,面对丈夫的突然去世,张崇华孤单、伤心、无助、痛苦。
好在女儿女婿一直陪伴着张崇华,暑假时,“小幺幺”“小乖乖”回来了,他们轮换着住在家里,为张崇华做饭、陪她散步。直到今天,张崇华仍感叹:“小乖乖的父亲在重庆打工,腿脚不方便,一个月只有800元。得知我丈夫去世的消息,当天就请了假,赶到我家里。他说,伯伯走了我要跪拜,一只脚也要跪下。”一个非亲非故的人能向自己的丈夫行跪拜,让张崇华收获了特别的感动,更加坚定了她的资助路。
“成长路上,不能没有我”
2019年,“小幺幺”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拍毕业照前夕,他给张崇华打了一个电话,“奶奶,希望你能来见证我人生的重要时刻”。
“这是小幺幺成长路上的重要时刻,我‘爬’都要‘爬’到成都去见证这个重要时刻。” 张崇华接到电话后,满口答应。
从泸州到成都,要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对于旁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严重晕车的张崇华来说,并不容易。
“去的汽车上吐了好几次,所以回来的时候选择了坐高铁到宜宾再回泸州。”温强说,为了不让“小幺幺”失望,张崇华其实是硬撑着去的成都。“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金钱资助,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除了泸天化西村的蜗居,张崇华和孩子们在网上也有一个家,那就是张玉敏建的微信群“崇华之家”。当得知张崇华上榜“中国好人”时,孩子们在群里纷纷祝贺,“恭喜奶奶,实至名归!”
在“孙儿”“孙女”眼中,张崇华这位奶奶很精神、开朗乐观,有一股向上的劲,跟他们没有代沟,就像一位睿智的生活导师,为他们排忧解惑。
有孩子谈恋爱了,不敢跟父母说,电话先打到了张崇华这里,跟她说:“奶奶,我有女朋友了。”
张崇华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高兴的是孩子对她感情上的认同,把她真当作了奶奶,愿意跟她分享心事,担心的是孩子还在上大学,怕处理不好影响了学业。
于是,她在电话里,一次次跟孩子沟通,告诉他恋爱是成长中的大事,要认真对待,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做好平衡,争取爱情和学业双丰收。
“爱心助人是这个家的传统,不能丢”
联系车辆、买票、准备烧烤用具……2020年夏天,听说岳母要带着孩子们到凤凰湖去烧烤,温强就忙活开了。
结婚二十多年来,温强跟岳母的感情一直很好,张玉敏甚至笑称,温强比自己更像是亲生的。而这些年,为岳母和孩子们做好外出游玩的后勤保障,已经成为温强生活中的一部分。
“从我来到这个家,就知道岳父岳母在资助亲戚家的孩子,后来又资助了小幺幺他们。”温强笑着说,“我们虽然不能在金钱上给多少帮助,但是能出力的时候就出力,这个传统不能丢。”
从小就见到父母帮扶亲朋好友的张玉敏,更是母亲捐资助学的铁杆支持者,“他们在经济能力范围之内资助孩子,孩子们让他们享受到了天伦之乐,我们也很高兴。”
其实,张玉敏20年前就下岗了,温强是泸天化的一名普通职工,两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2020年9月,张玉敏因为患重病,做了一场大手术,除去报销,还需要额外支付一大笔医药费。想到老人资助孩子,经济也不宽裕,两人就没有向老人开口。
虽然张崇华对捐资助学慷慨大方,但在张玉敏看来,母亲在用钱方面其实相当“抠”。她说:“妈妈家里装的WIFI,没人的时候都要把电源关了。”
凌晨5点左右起床,从小区走路到滨江路,再到菜市场……如今,张崇华的生活很有规律,尤其喜欢走路,虽然身材瘦小,但精神矍铄,步伐稳健,走起路来不输年轻人。
2020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崇华发现了微信运动可以捐赠步数做公益,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坚持走上30000步。
“我帮他人,莫记心上。”这些年,张崇华没有向外人说过资助贫困学子的事情。“我这点微不足道的举动,只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一点点余热。”张崇华说,这是她应该做的事,她一辈子都不后悔。
2018年之后,张崇华没有再增加资助孩子的名额。因为,在她看来,选择了资助孩子们,就要有始有终。毕竟她的精力也有限。“我妈妈经常说,资助别人,出点钱其实是小事,促进其健康成长,直至成人,才是关键。”张玉敏说,为了能专心让这几个孩子健康成长,她不敢分心。
爱心传家,德润人心。张崇华乐于助人的精神,已经给孩子们带来了改变。
“当过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盲校和小朋友玩耍,参加了学校的五彩石活动,教偏远地方的同学写作文。”进入大学学习的“小幺幺”,成了一名志愿者,经常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因为表现突出,在大二时还获得了学校的星级志愿者证书,“奶奶以前就给我们说,要努力学习,好好做人,回报社会。”
在张崇华认下的“孙儿”“孙女”中,“小幺弟”后来婉拒了张崇华的资助,但因为敬佩她乐于助人的精神,于是也认了这个奶奶。“当我有能力时,我也会跟张奶奶一样帮助别人,将温暖传递下去。”“小幺弟”说。
新闻推荐
成都将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 大运会前完成20处堵点治理 让通勤更便捷更舒适
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不仅能让上班族上下班更加便利快捷,也是城市运行效率的具体表现。成都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