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年底主体完工 打造水清岸绿的“水文化长廊”
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已对外开放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人陆游曾经描绘的西郊河到浣花溪一带的美景,正在成都市逐渐变成现实。日前,记者获悉,成都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自去年8月启动,首期市级示范项目为全长7.4公里的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预计今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这条串联了杜甫草堂、浣花溪、文化公园、宽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点的河道,将通过系统性改造凸显成都古城格局和历史文化,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景观展示、市民游憩于一体的古城水文化体验长廊,实现“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胜景。
治水
以系统措施优化水质
“宜居水岸”首期启动的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的第二批样板段、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以及西郊河实业街样板段日前联袂亮相。记者在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探访时看到,用垒石装饰的浅水区沿线生长着再力花等挺水植物,溪水和下游的水质相比,已经清澈不少。“以前这里的河水一到了夏天就会发出恶臭,但是现在河水已经清澈不少了,以后可以带儿子下来玩了。”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李玹雨女士说。
“这两个样板段的河底都进行了清淤,同时浅水区里生长的挺水植物也是为了改变水质,这些都是水质变优的原因。”实施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宜居水岸”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系统措施治水。在7.4公里长的示范段里,将在府河和茅草堰之间打通一段输水通道,继而引“府”入“茅”,之后水再流向下游的示范段,即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水源。在整个“宜居水岸”工程里,引水工程还包括了引府河水入桃花江,打通清水河至饮马河输水通道。同时还会回用再生水,就是利用第八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通过管道排到苏坡斗渠,再流至下游的清水河、浣花溪、南河和干河。“通过这些补水措施,示范段河道的日常环境生态水量可达到4.0平方米/秒—5.1平方米/秒,生态需水量要求得以满足。”该负责人说。而工程的另外一个“治水”大招,是在河道的排污口处设截污管,污水将被分段排入已建的污水主管,进入全市的污水处理系统,光是全线7.4公里的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沿线就有四五十个排污口把污水排进河道里。“工程沿线有很多老小区,排污管道老旧。我们要把这些老式管道接入污水管网体系,保证以后没有生活生产污水进入河道。”此外,浣花溪、白鹭洲和文化公园内湖还将新建改造多个水闸、拦污栅等小型水利工程,进一步保证生态水位,打造活水,优化水质。
亲水
设计打造优美的滨水绿化景观体系
四川省博物院外的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是一段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绿带,约18米的河道两岸,木板铺成的亲水平台沿河而行,略向高处是水岸绿地,花草遍植、绿树成荫、错落有致。后期这里还将以梅花为骨干花乔,再现成都赏梅盛况,打造浣花溪梅文化景观带。而在西郊河实业街段,长约50米的单线驳岸绿带中融入了2.5米宽综合游步道、带状休憩广场与亲水木平台等多个空间。改造中,河堤上原有杂乱稀疏的草木变成了景观石和各种水生植物,而沿河高大的黄桷树则被保留下来,加上新补栽的垂丝海棠、银杏、美女樱、鼠尾草等植物,呈现绿满河岸,花重锦官的美景。
“作为“三治一增”的重要工程之一,“宜居水岸”工程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遵循自然、生态、开放法则,打造形成优美、舒适的滨水绿化景观体系。样板段的设计打造,体现了“亲水性、生态性、参与性”的理念。”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王继红向记者表示。据他介绍,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岸线畅通的问题,现在大家看到的样板段分两级步行道,通过工业化种植槽、自然垒石等手法来加固驳岸,还设置浅水区,增设综合游步道和亲水步道,实现水岸的亲水性。
在生态河道设计方面,实现水中见绿、河中见花,通过梳理原河道两岸植物,根据每个段落区域的自身特色,采用不同植物搭配,在乔木形态、花树色彩上都进行了充分考量,确保景观廊道与生态通道连续,提升驳岸的生态性。
水韵
形成水城相融历史文化展廊
将天府文化、区域特色贯穿其中,是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的另一大特点。“根据河道所在区域的城市背景,积极融入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形成一条水城相融的历史文化展廊、一条多元体验的活力绿廊。”王继红表示,在河道两岸的景观构件中设有体现芙蓉文化的元素,体现成都特有的韵味。
在西郊河实业街段,记者发现了磨盘、清式水缸、蜀地出土青铜器上的雷纹元素等不少文化元素。而该区段原河道驳岸为红砂石垒砌的直立驳岸,原有园路狭窄、无景观节点,设施陈旧、缺乏文化元素的融入,很多小区围墙与河道围栏很近,设计施工难度都较大。为此,市建委、城投公司、相关社区与设计改造的小区居民进行了多次沟通,才有了现在的样板段美景呈现。“这里紧邻宽窄巷子,有深厚的文化背景,通过这些景观,我们希望将“少城文化”引入场地,让这里成为一处有记忆、能生活、依水而兴的市民活动场所。”王继红说。
“有这么好散步的地方,真的太好了。”家住草堂北路的刘大爷说。他告诉记者,之前这里离河边远,路也很窄,散步都不会走到这里,“如果都像样板段这样修,肯定很漂亮。这里逛起好巴适哦。”
本报记者 袁弘 张家华 摄影 张青青
新闻推荐
我们近视眼的世界,是一个魔幻的世界,一般人进不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不戴眼镜我都听不清楚别个在说啥子;等公交车的时候,我都看不清是几路,上错上对全靠缘分;我们20米外六亲不认,50米外雌雄不辨,100米外...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