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柴火空间创办人潘昊分析成都产业环境: 成都为何缺“独角兽企业”? 缺的是野心和动力

成都商报 2017-07-03 04:27 大字

柴火创客空间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创客空间之一,从2011年创办至今,已成为海内外创客到访深圳的必经之地,是深圳创客文化发展的缩影。2016年,这把“柴火”烧到了成都,也把“深圳速度”带到了成都的土壤中来。

分析成都的产业环境,柴火空间创办人潘昊认为,与深圳相比,成都还缺“独角兽企业”,因为成都缺少野心和动力。要追上深圳的脚步,关键在于本土企业要增强信心。潘昊透露,今年,柴火空间计划在成都落地造物中心,复制深圳模式,用全球创新嫁接实体经济群,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不要满足做区域性企业

要从成都走向全球

潘昊是四川人,对成都的产业环境相当了解。昨日作为产业发展大会的发言嘉宾,他对成都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在他看来,成都的创新创业氛围极好,有很多时间和空间来尝试。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成都的野心和动力还不够,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与城市休闲宜居的氛围有关。

“成都没有独角兽企业,因为许多在成都孵化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会转移到沿海城市。”潘昊表示,过去资源积累在沿海,当企业寻求全国甚至全球市场时,首先考虑的是去沿海寻找空间,选择留在成都的大多满足于做区域性的企业。潘昊认为,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增强信心。

“从成都走出去也能成为全球性的企业,大家要有信心。”潘昊说,成都有大量的高校和资源,深圳是一个放大器,是一个能快速嫁接到全球市场的窗口,两者结合会有精彩的火花,这也是柴火空间下一步在成都的规划。他透露,柴火空间计划今年在成都落地造物中心,用全球创新嫁接实体经济群,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文化底蕴+科研研究

成都是深度创新的绝佳温室

传统产业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来变革?潘昊举例说,现在传统产业生产的工艺与技术已超越了普通人的认知,比如透过AR控制远端监控生产环境,使用大量自动化设备来优化生产流程,透过云端数据的传递来精准掌握供应链以及库存,透过新技术像3D打印等满足小量多样的需求,以及透过机器人来加强生产效率等。可以说,创新对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领头标杆的作用,更有可能催生未来新型产业的出现。目前看来,创客与实体经济群企业两端都有庞大的需求,但对话和协作还不够深入,柴火造物中心做的就是牵线搭桥的事。

潘昊提出“用全球创新嫁接实体经济群”的建议,希望可以借助新一轮的创新战略,通过联合海外创新资源,嫁接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柴火造物中心来成都后,也将与成都的优势产业相结合。

“与深圳速度相比,成都的文化底蕴以及深厚的科研研究人才基础,成就了我认为是合适进行深度创新的绝佳温室。”潘昊认为,在成都的天然条件下,文化、艺术、教育以及设计类型产业,能够与高科技产业跨界融合,并且产出无数惊奇且创新的潜在项目。例如大型的公共建设以及装置,能够成为城市的门面,更让整个城市成为大型的科技创新实验场域。

他表示,成都是一个充满美与文化的城市,古老的文化带来城市深层的底蕴,想象互动艺术的装置充满成都的街头,未来可以打造一个未来科技与文化兼具的国际城市,并且透过柴火造物中心这样的桥梁,嫁接国际创新资源,让成都的实体经济更加多元且充满双创的火花。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新闻推荐

产城融合的核心 是产业升级

关注成都是因为成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和活力所在,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之区。“产城融合”:所谓“产城融合”,是指将相关产业园、工业区与城市融合在一起。在吴晓华看来,“产城融合”有三层...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