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高新区打造就业创业三大新模式 推动“智慧社保”建设

西南商报 2017-03-21 06:16 大字

[摘要]推动“智慧社保”建设

本报讯(记者 王舒琴)“到2020年,每年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数计划达到8000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以上。”这是成都高新区提出的就业目标。近日,成都高新区召开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发布《成都高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2017-2020年发展思路》(以下简称《发展思路》)。值得关注的是,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发展思路》明确,成都高新区的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最高可获10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支持。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进步,将为区域发展大局稳定和增强群众获得感提供强力支撑。”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甘立军表示,下一阶段,成都高新区将着力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更加高效便捷公共服务体系,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当好国家中心城市主支撑提供坚实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撑。

此次《发展思路》明确,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融入“双创”。至2020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应届、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2%、96%以上,困难家庭就业托底援助对象就业率动态保持100%,就业、创业培训4.5万人次,建成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将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三大就业创业新模式。包括建立服务产业发展的“适应型就业模式”;建立促进和谐稳定的“保障型就业模式”;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就业模式”。

《发展思路》提出,从今年至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大力实施“全民社保工程”,结合“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信用等级评价体系,联动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监察执法,建立常态化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机制。同时,实施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现代化提升工程。到2020年,建成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工作标准化示范区;严格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流程,加强基金风险内控防范和社会监督机制,切实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到2020年,力争成功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各街道和区域劳动关系协调综合服务平台建成率、移动互联网公共管理工具覆盖率均达100%。

新闻推荐

我变成了一本“书”

成都双流双华小学六年级四班王苗苗今天又是一个美好的周末,我跟几个好朋友一起赶公交车去图书馆看书。听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图书馆,会有一种很奇妙的魔法。我们进了图书馆,发现里面的人都变成了一本书...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