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张可云: 建国际化大都市 成都在西部最有潜力

成都商报 2016-01-15 18:20 大字

受访专家

张可云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合作与冲突、区域发展与规划、区域经济理论等。

■主要著作:《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与政策研究》等10余部。

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必须具有全球性的核心竞争力

成都商报: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得上国际化大都市?

张可云:英国地理学家霍尔在1966年对国际化城市这一概念给出了经典解释:专指对世界或大多数国家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大都市。但我觉得,城市国际化不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与其他国际城市逐步接轨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城市的物质、文化与信息的交流,实现城市发展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国际化水平。

对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我有两个非常直观的衡量指标,一是进出口总额及其占GDP总量的比重,二是国际交往人次及占总人口中比例。这两个方面意味着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资源的国际进出。

成都商报:那么,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国际化过程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经验可循?

张可云:总的来说,要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要在国际上有影响,具有全球性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国内城市之间,更体现在与国外城市之间。就以进出口来说,你总得有什么产品和品牌在国际上被承认,否则凭什么国际化呢?特别是世界性城市,你的产品和品牌就得是全球性的标杆,那样你才有全球性的掌控力。

城市与城市的竞争

国际化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成都商报:很多城市都提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您怎么看?

张可云:我觉得建立国际化城市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现在正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首先城市就要更国际化嘛。这个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不是一两个城市的国际化,而是中心城市都要走向国际化。这意味着要适应全球化,要有来有往,请得进来,走得出去。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国际化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成都商报:成都离您所说的国际化大都市还有多远?有哪些差距和不足,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

张可云:成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日益提升。它不只是一个区域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三国文化、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对全球都有吸引力。我认为,成都在西部地区最有潜力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当然,就目前来说,成都离世界城市还有差距。就拿进出口和国际交往来说,你不要说和纽约、伦敦比,即便和北京上海等国内发达城市比也有距离。而这样的差距,实际上就是未来成都发展的方向。第一,好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第二,要想方设法扩大国际交往。说到底,就是要让国际上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更多地为我所用,打造自己国际性的核心竞争力。

融入“一带一路”

成都要主动唱主角当主力

成都商报:成都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在“一带一路”的新开放格局下,有什么机遇?

张可云:成都正好在“一带一路”的结合部上,向东可以通过长江,漂洋过海,往西走和中亚联系起来,通向欧洲,往南可并入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左右逢源。这种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也是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新机遇。在“一带一路”中,不能只是参与,而是要主动唱主角当主力。

我一直认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格局之中,中西部地区将会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支撑中国增长的中坚。成都应该成为最重要的棋子之一,加快国际化进程,才能增加这颗棋子沉甸甸的分量。

成都商报记者 付克友

新闻推荐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共立案775件

本报讯(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华露艳)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切实...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