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寻觅黄许古镇

德阳日报 2012-04-17 03:53 大字

□尹华元

古镇黄许镇历史悠久,地势高险,上风上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早在西汉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公元前203年)就在这里建绵竹县,这里成为蜀都首府的门户。据考证:绵竹关遗址在今天黄许镇新龙村和江林村境内。这里地高土厚,东北有绵远河为屏障。绵远河流到马鞍山咽喉有一小桥,这桥是那时由秦入川,渡绵远河进入绵竹关的唯一渡桥,魏将邓艾暗渡阴平,取江油、夺涪城,渡绵远河,攻绵竹关,从地理地势看,有理由认为他必走此渡桥。在这里建关镇守,可谓太平,难怪在河西高岸上建了太平寺。在马鞍山山梁上还有山洞,当地人称仙女洞,据进过洞的人说,洞中有石桌石凳,说明洞中有山洞人居住过,临水而居,这把黄许镇的历史推向了远古。

在绵竹关遗址上有一土包,高出地平,这可能是绵竹关内的点将台被毁形成,所以这里的地名叫土将台。这里还有人把它叫五马归巢。当地人说这里地下有五匹金马,所以叫五马归巢。这五马是指刘备的五虎将的五马还是指诸葛瞻父子血战绵竹关的马,人们自己去理解吧。人们把对英雄忠勇的敬意寄托在美好的事物上。两地名是对这里是绵竹关遗址的参考。

在新龙村还有两座庙宇,一叫迴龙庵,一叫圣足寺,龙和圣是皇帝的代名词,这说明皇帝来过这里,也说明绵竹关的重要地位。境内的上庸长阙是司马孟的墓牌坊。绵竹关的战略地位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取代。可惜绵竹关在后来的一场雷击大火中烧毁了,绵竹关在天火、兵燹中消失了,绵竹关虽然消失了,但是这里战略要地的位置没有改变。到唐朝武德年间(620年),朝廷又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建起了鹿头关,并派兵镇守,这里依然是成都门户。鹿头关以绵远河为屏障,绵远河河面宽三百多米(清同治十一年,罗江刘有鳌独资修建的利济桥117洞,长120余丈)。鹿头关建有关门,解放后关门还在,更夫每夜还按时打更:“壹更锣儿响,烘笼提下床”.东门没有关门,但是有24节台阶。鹿头关还建在北门,也就是今天黄许镇人叫的北栅子,笔者小时候还亲眼看见过关门上方三个深兰色正楷大字:《鹿頭關》,字有光泽,估计是用瓷片烧制而成。这里地势险要,关前是滔滔河水,只有高坎上有羊肠小道通入关内,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鹿头关建起后,这里就战火连年,朝廷守将,兵马使,节度使,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谋反、叛乱。朝廷派兵平反,这样叛乱,平叛,反复战争,苦了这里的百姓,阻碍了黄许的建设。鹿头关为什么会更名黄许镇呢?据老人们传说:朝廷派来的黄巡府,许暗察相继死在这个地方,为纪念他们,便将鹿头关更名为黄许镇了。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是否事实,可能已无从考证。

黄许镇还有世上少有的特色,那就是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镇街上,有十座庙宇,两个会所建筑,一个天主教堂,那只有县城才有的建设,这里也有。如十殿阎君。所建十殿不比丰都鬼城逊色,尤其是那鸡脚神,无二爷(黑白无常)雕塑远胜鬼城丰都,他两手提铁链,安有机关,恶人进庙,踩动机关,鸡脚神,无二爷挥动铁链,哗啦啦迎面向你扑来,吓得人魂飞魄散,看你还敢做坏事么。

黄许镇的娘娘庙会更是川内外人都知道的。每年农历三月初二逢会,八大帮必来,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黄许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特殊,境内有三国遗址,唐朝关驿,作为旅游重镇不可忽视。作为旅游重镇必须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支撑,才能发扬光大,长久不衰。

当前黄许新城正崛起,他体现出新时代的新面貌。被地震毁坏的改造已经启动,令人欣喜,黄许镇的未来更美好。

新闻推荐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公布药用明胶和胶囊抽验铬超标企业名单

据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吕诺品贾钊)按照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产品批次随机抽样的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18家药用明胶生产企业抽...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寻觅黄许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