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自金堂县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样本观察本报记者王

四川日报 2012-06-18 18:34 大字

——来自金堂县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样本观察

□本报记者 王怀 颜婧

5月29日,烈日下的金堂县竹篙镇充满生机。

双向6车道的柏油马路,连接起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一期的100亩起步区工地。若干台挖掘机不间断迸发出轰鸣声,面积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将在坡地上建起。年底,包括华西希望·特驱集团在内的7家签约企业将入驻。

这个工业园区,承载着成都纵深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的使命: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从“中国打工第一镇”到改革“前沿镇”

“这个园区将有我们村民的股份。”在竹篙镇红观村村民夏座研眼里,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2011年,竹篙镇作为成都市试点,深度探索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核心就是在政府引导下,通过村民自发参与土地整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产业。与过去土地整理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一次性交易不同,村民用整理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修建厂房,然后出租给引进的企业,从而成为永久“房东”。

“土地整理带来的收益,既可以解决农民集中居住问题,也能拉动当地经济和就业。”金堂县竹篙镇党委书记张金河早已筹算清楚。

其实早在“试点”之前,蜕变的萌动早已产生。作为典型的丘区乡镇,从三十年前输送出全国第一批农民工开始,“中国打工第一镇”的名号就一直伴随竹篙镇。截至目前,它依然保持常年在外务工12万人次的数量。

近年实施的 “回流工程”,让这些先期走出小镇的人成为产业萌发的有生力量。30多家各类加工企业先后兴起,沿街民房里,目光所及的是家庭作坊式车间,纺织、皮具制造如火如荼,这为竹篙镇因地制宜建起工业园区奠定了现实的产业基础。

起步区所在的位置,是该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工业的试点,以此为中心,未来将在更大范围打造全县农副产品加工、制衣制鞋和家具制造基地,“届时可解决至少5000人就业。”张金河介绍。“这种探索有望为全县实现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金堂县统筹委主任冉小波说,竹篙镇的模式既保证了农民利益,又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推进了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

当不当股东 老百姓心中有本账

在冉小波看来,竹篙镇的试点,是户籍制度改革和四大基础工程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的结果。

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向是“还权于民”,干不干、怎么干,都由村组议事会讨论决定,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教会老百姓算账”。

“以前住的宅基地比较大,土理整理后,节约出的土地指标,拿去入股,统一建工业园区。”夏座研和村民细算账后,觉得很划算。不仅能以很少的钱住进水电气都通的新房,还能当上股东,分享产业园发展带来的红利。

村民的积极性高涨,但前期投入的钱从哪里来呢?“‘小证\’换个 ‘大证\’,‘大证\’就可以去融资。”夏座研如此解读。

村里首先成立了金堂县利民资产管理公司,“管事的都是自己人”,夏座研被参与土地整理的1055户村民推举成为公司董事长。随后,村民们把各自宅基地全部流转到资产管理公司,变更为公司名下财产,实现“小证”换“大证”。公司再用这个“大证”去找金融机构抵押贷款。

建新居、修厂房、招商引资……村民对这些专业操作还是没有底。于是在政府引导下,资产管理公司以整理集体建设用地的 “指标”作价,村民成立的土地合作社用土地入股,再引进专业的国有平台公司,共同组建成项目公司,收益按股分配,统一实施这一系列工程。

“建成后,一亩地的收益将高出过去4-8倍。”张金河测算,通过建立起“社会资本+土地股份合作社+资产管理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村民们将实现持续增收。

其实在离竹篙镇约20分钟车程的三溪镇明月村,这一模式已有相似的范本。147户农户聚居在荷塘明月小区的 “联排别墅”内,“别墅”后,就是流转230亩土地建起的50亩杂柑标准化示范基地、50亩明茂生猪养殖场和130亩花草苗木基地,年产值共400余万元,养殖场年存栏达1500头,现代农业和养殖业都实现了规模经营。

集体建设土地上 崛起大学城

如果说竹篙镇的试点,是村民为主体充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一次破冰试验,那么,金堂县三星镇则是通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公益性事业、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

5月29日,夕阳下,位于三星大学城的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金堂“天府水城新区”增添了许多人文气质。

“再过两年,这里将是投资热土。”金堂三星镇党委书记刘勇感到很自豪。除了已经接纳5600名新生的川师文理学院外,西南民航专修学院、交大希望学院也正在建设中,两年内,三所高校将聚集4.5万学生,“有了人气,商机也就来了。”也将成为金堂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勇自豪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规划为13平方公里的“新区”还将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过去建学校要用国有土地的做法不同,三星大学城是建在集体建设用地上:三星镇四方、双龙桥、星月等山区五村,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集约出部分集体建设用地,不足部分再通过其他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集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予以覆盖。

“下山进城入镇安置的农户,按‘30+1+4’的模式修建高层电梯公寓。”刘勇解释说:按照人均30平方米修建住房,再利用5%集体提留资金修建人均1平方米的集体商铺股权,农户还可按成本价自由购买人均4平方米以内的集体商铺股权,此外,镇政府还将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确保每户有1人以上有务工收益。

意见征集中,村民纷纷选择了“大小户型搭配”的置换方式,“小的出租、大的自住。”这也让刘勇感觉兴奋,“说明他们也有意识盘活闲置房屋资产。”

农民收入的多元化还有更多体现。“比如土地流转分红、务工薪金等。”不仅实现农民长久收益,更统筹推进了山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的层层工作,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

如今,环绕着大学城正在修建的有大型商业中心、商铺、电梯公寓。一街之隔的川师文理学院校门正对面的土地,正在修建的商业中心已经打出了招商广告,每平方米高达1.78万,“而去年此时也就6000元/平方米。”

金堂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新闻推荐

成都市首批户农村居民入住廉租房本报记者颜婧文图

成都市首批21户农村居民入住廉租房——□本报记者颜婧文/图8月6日,告别了潮湿低矮棚户区的黄绍英,顺利搬进了位于金堂县东西干道的2-4-6-1号廉租房内。他们一家两口将在49.98㎡的新房内开启新生活...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