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伙人 让黄土地变成“金疙瘩”
返乡创业者搭档外来种田户
□胡智 本报记者 樊邦平
一个是本土返乡创业者,历经市场经济潮起潮落,积累了一身的经营本事。他怀揣着经验和资金,返乡竞选村主任,并带头搞特色效益农业,但由于缺乏农业种植经验和技术,他的返乡创业路频频受挫;另一个是外来职业农民,经验丰富技术老道,一片普通农田,经他捯饬,即可变身“金疙瘩”,长出“摇钱树”。
一个有钱,一个有技术,两人的要素相加,为一个村的产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创业能人返乡
带动村民种草莓,遭遇技术难题
从地理距离上看,简阳市石板凳镇菜籽村距当地冬草莓主产区只有几公里远。隔壁村纷纷发展冬草莓产业,一亩地一年增收2万元,村民个个住洋楼,开小车,但菜籽村却守在“金山”旁受穷。由于缺乏能人引导和技术支持,全村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收入微薄。
2014年,在外经商多年的汪崇高看到了家乡发展现代农业的商机,当年果断返乡创业,并竞选当选为村主任。他与两名村民合伙,投资50万元,流转土地、种植草莓、养水产。
本以为搞农业很简单,但返乡创业一年后,汪崇高遭遇了人生的低谷。由于不懂草莓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创业第一年,他没有选好草莓苗子,更没有做好精细化管理,导致长出的草莓个小、味涩,毫无卖相,最后只能偷偷扔掉。“都不敢让村民知道,以免打击大家的积极性。”1月4日汪崇高告诉记者,第一次返乡创业种草莓,他便亏了20万元。
刚刚起步的草莓产业遭遇“滑铁卢”,菜籽村的村民们陷入了犹豫,村主任都搞不好的草莓,我们怎么能行?看着村民们慢慢失去信心,汪崇高心里涌动着说不出的滋味,也催生了另一个想法,向技术达人寻求帮助。
技术达人驰援
示范种植免费指导,草莓效益翻几番
汪崇高和菜籽村的改变始于2015年。2015年初,石板凳镇政府组织当地村干部和草莓种植户到成都市青白江区考察,当汪崇高一行来到浙江籍农民林卫星的地里时,被其独特的种植技术震撼了——垄埂培育,大棚种植,蜜蜂授粉……汪崇高第一次知道,原来草莓种植里蕴含了这么多诀窍。他当即决定,要引入这样的技术达人入伙菜籽村,带领村民种植高品质的草莓,增收致富。
林卫星来自浙江建德,家中种植草莓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经验。2013年,他和同乡来到四川,为各大草莓基地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是一名职业农业经理人。要引入这样的能人入伙,并非易事,首先条件不能太差,其次,也要有一定的责任制约,这样才能既让能人收益,也让村民信服。
在汪崇高的撮合下,经过镇村两级的研究,一个引入技术达人的制度在菜籽村问世。
菜籽村邀请林卫星以合伙人的形式加入,村上提供土地和相关补贴,由林卫星带头示范种植草莓,同时为全村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服务,如果种植出的草莓达到了之前承诺的要求,则免去土地流转费用,反之必须交齐这笔费用。
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打动了林卫星,2015年,他成功入伙菜籽村,种植了15亩草莓,也为全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帮扶。
“林卫星的到来,颠覆了菜籽村传统的草莓种植习惯。以前村民种草莓,都是在平地里种植,这样种植投入大,产值低不说还极易生病受灾。林卫星到来后,带领村民推广垄埂种植,一亩地较传统种植投入减半,但产量不减,而且口感和果型更佳。”汪崇高告诉记者,虽然合伙不到一年,但在新技术的帮助下,通过规模化种植,菜籽村的冬草莓已开始看到了效益,草莓品质变好,订单滚滚而来。村民们看到了前景,纷纷试水种植。截至目前,当地冬草莓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亩,且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新上市的巧克力口味的草莓批发价便高达18元—20元/斤,且供不应求,如今每亩草莓的平均产值超过2万元。
新闻推荐
荷塘掩映的贾家镇菠萝村综合体石盘镇方家林村黄花基地玉成乡街邻村产业园对接成都发展打造生态慢城□徐华伟郑晓杨勇乱花渐欲迷人眼。打开四川省地图,简阳市像一只翩飞的蝴蝶,轻盈地舞动在成都的东...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