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养双循环 收效更高

四川日报 2015-03-23 10:53 大字

3月18日,在成都市大邑县斜源镇大鹏村菜地上,白菜、青菜、榨菜等蔬菜长势喜人;菜地旁边的专业合作社养猪场里,上百头肥猪在圈内东奔西窜,不时传出饲养员的吆喝声。

据斜源镇党委书记张年介绍,两年前,大棚村还是成都市市级贫困村;近年来,该村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双循环”生态农业,扭转困局。

去年以来,大鹏村共出售蔬菜140吨、生态肥猪660头、生态跑山鸡1160只,获得销售总收入500万元。

□何其敏 本报记者 唐泽文

“种养双循环”成本降三成

“双循环”具体如何循环?村支部书记马恩洪介绍,大棚村利用蔬菜“下脚料”来饲养猪和跑山鸡,猪、鸡粪便又经沼气发酵,再拿到地里对蔬菜施肥,实现了变“废”为“宝”、相互利用的目的。

一开始,大鹏村选定的是生态农业,并先后成立“大鹏林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佳兴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和“佳宝跑山鸡农民养殖合作社”。

而“双循环”的思路,源自5年前的一次困难。2010年,猪价正处低迷时,该村养猪合作社一度无钱买饲料,经销商也不再赊账出售饲料,养猪场面临倒闭。李军、徐家文等社员主动把自家的玉米背到合作社,帮养猪场渡过了难关。

“我们为何不把平时种菜的‘下脚料\’运用起来呢?”带着这样的思考,马恩洪和村干部到周边地区学习取经,并向农业专家请教,最终根据自己的蔬菜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设计了双循环模式。

“利用这个模式,我们在施肥和饲料的成本上,能够缩减30%左右。”马恩洪说。

“订单模式”促发展

目前,大棚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850亩,现有存栏生态猪和生态跑山鸡1800多头(只),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已逾400多人,2014年人均收入达6500元,比2006年3000元的人均收入增加3500元。村委会已拥有集体结余资金近20万元。

从2011年起,大棚村3个合作社为开辟生态农副产品市场,大力运用“订单”模式,目前已拥有订单大小客户1000多家。与此同时,该村通过积极上报申请,连续6年获得国家农业部有机农副产品机构的认证证书,为进一步拓宽销售面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这和我们天然的生态环境和种养双结合的模式是分不开的。”

目前,大鹏村还争取到成都市对口单位的支持资金200万元,正在加紧对村道进行拓宽改造建设,进一步优化村容村貌。谈及未来的打算,马恩洪踌躇满志:“靠山吃山,实施农家乐等亮点项目,促进‘双循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形成种植、养殖产业链,进一步满足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需求。”

新闻推荐

“三无院落”整治进入“收尾年份” 成都今年完成整治共计740个

□杨金忠本报记者冉倩婷4月9日,记者从成都市委政法委获悉,目前,成都市三圈层和成都天府新区的“三无院落”正在加紧整治当中。“今年的目标任务有740个,到年底要全面完成,届时成都市全域范围内的‘三...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