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养别人的猪,发自己的财

四川日报 2016-07-18 07:33 大字

崇州探索“母猪寄养、猪仔分成”扶贫模式——

□本报记者 蒋君芳

“这头母猪马上就要产仔了,闪光会吓到它。”7月12日,站在崇州市白头镇高笕村村民谢玉芬家的猪圈外,村支部书记王宁一看记者举起手机,赶紧发声制止。

这头“备受关怀”的母猪,关乎谢玉芬一家能否脱贫。

谢玉芬家是因病返贫的。两年前,谢玉芬26岁的儿子病逝,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四处欠了不少债。而谢玉芬本人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不能干太重的活,“家里还有一位快80岁的老人要赡养,全家就靠着我老公一个人在周边打点零工维持。”谈起过去,谢玉芬忍不住落泪。“我们村上贫困的人群不是很多,主要是因病返贫,对这些村民必须实施***。”王宁的想法,跟四川润地远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不谋而合。“崇州是我们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除了发展现代农业外,我们也希望能带动当地村民致富,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该公司副总经理史长光说。

有了共同目标的双方,坐在一起商讨了数十次,终于制定出“母猪寄养、猪仔分成”的扶贫方案。

具体而言,就是由公司免费提供已经配种的母猪,以及饲料、技术、防疫等给扶贫对象;母猪产仔后,扶贫对象最少可以分到3头小猪,“如果产仔超过10头,除了应得的3头外,超出部分也是村民自己得。”史长光说,母猪产仔后,由村民继续喂养,等到成熟后,公司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这样可以为村民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

谢玉芬算过收入:如果这次能产下10头小猪,她就可以得到3头,这3头猪喂成商品猪大概需要6个月,以现在的市场价计算,售价会超过6000元。“村民不需要自己支付成本,只需要付出劳动力,一年产两批小猪,至少会有一万元的收入。”王宁说,目前村上共有3户村民成为这一扶贫模式的受益者,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这几袋饲料是公司才送过来不久的,用完了我就给他们打电话。”谢玉芬指着客厅外堆着的饲料说道,等到母猪产仔后,自己计划把现在的猪圈再扩大一圈,“猪养得越好,我能拿到的就越多。”

新闻推荐

白玉县以***确保精准脱贫

↑藏鸡养殖产业化。←中藏药种植基地。本报讯(松吉尼玛瞿耀辉)白玉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按照省委“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综合施策、攻心为上,统筹抓好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